耗時3秒以內,擁有45億參數的伏羲氣像大模型,即可以預報未來15天的全球天氣。這便是人工智慧和科學研究結合之後帶來的改變。
除了OpenAI走紅引發的人工智慧在內容生產領域的爆火外,9月7日舉行的2023 INCLUSION·外灘大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副校長張人禾表示,科學智能(AI for Science )已成為當今科技屆最熱門的話題。
張人禾認為,科學智能已成為人工智慧的重點發展方向,推動跨學科的交叉研究,激發創新突破。加速科技創新與產業變革的深度融合,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科學智能是推動科學研究典範改變、實現科技原始創新策源的利器,擁有引爆產業創新核爆點的巨大潛能。」
近年來,國外加速佈局,科學智慧發展進入快車道。美國推出政策構築智慧科學發展環境,2023年5月,美國能源部發布《面向科學、能源和安全的人工智慧》報告指出AI將從底層推動科學、能源和安全的發展,並展開佈局。
馬斯克近期成立對標OpenAI的新公司xAI,旨在回答更深層的科學問題,期望未來可以用AI去幫助人們去解決複雜的科學和數學問題並且「理解」宇宙。
而研究方面,史丹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等知名學府,Google、Meta等科技企業紛紛入局進行體系化研究。科學智能的發展正從部分機構的探索變成產學研各界的共識,從點狀突破轉變為系統佈局,科學智能已成為人工智慧的重點發展方向。
國外方興未艾的同時,「國內科學智能也在迅速發展,相繼湧現出大量的科學領域大模型,但仍處在起步階段。」張人禾表示,面對「AI時代」的來臨,「單打獨鬥」已不適應大科學時代的科技創新,要進行“有組織科研”,最大的優勢在於佈局建設大平台。
張人禾透露,近年來,復旦大學在人工智慧領域進行了頗有成效的探索。學校承接「人工智慧前沿基礎理論與關鍵技術」、「腦與類腦智慧基礎轉換應用研究」兩個市級重大專案攻關國際首個全腦運算平台。多個團隊在頂刊、頂尖會議發表人工智慧領域代表性論文成果。
以上是中國科學院院士張人禾:科學智能已成人工智慧重點發展方向的詳細內容。更多資訊請關注PHP中文網其他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