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web前端 > js教程 > JavaScript程式設計中的Promise使用大全_基礎知識

JavaScript程式設計中的Promise使用大全_基礎知識

WBOY
發布: 2016-05-16 15:48:25
原創
1285 人瀏覽過

儘管Promise已經有自己的規範,但目前的各類Promise函式庫,在Promise的實作細節上是有差異的,部分API甚至在意義上完全不同。但Promise的核心內容,是相通的,它就是then方法。在相關術語中,promise指的就是一個有then方法,且該方法能觸發特定行為的物件或函數。

Promise可以有不同的實作方式,因此Promise核心說明並不會討論任何具體的實作程式碼。

先閱讀Promise核心說明的意思是:看,這就是需要寫出來的結果,請參考這個結果想一想怎麼用程式碼寫出來吧。

起步:用這種方式理解Promise

回想一下Promise解決的是什麼問題?回調。例如,函數doMission1()代表第一件事情,現在,我們想要在這件事情完成後,再做下一件事情doMission2(),應該怎麼做呢?

先看看我們常見的回調模式。 doMission1()說:「你要這麼做的話,就把doMission2()交給我,我結束後幫你呼叫。」所以會是:

複製程式碼 程式碼如下:
doMission1(doMission2);
doMission1(doMission2);

doMission1(doMission2);

Promise模式又是如何呢?你對doMission1()說:「不行,控制權要在我這裡。你應該改變一下,你先返回一個特別的東西給我,然後我來用這個東西安排下一件事。」這個特別的東西就是Promise,這會變成這樣:
複製程式碼
程式碼如下:

doMission1().then(doMission2);可以看出,Promise將回呼模式的主從關係調換了一個位置(翻身做主人!),多個事件的流程關係,就可以這樣集中到主幹道上(而不是分散在各個事件函數之內)。

好了,如何做這樣一個轉換呢?從最簡單的情況來吧,假設doMission1()的程式碼是:

複製程式碼
程式碼如下:

function doMission1(callback){ 
  var value = 1; 
  callback(value);  }

那麼,它可以改一下,變成這樣:

複製程式碼
程式碼如下:

function doMission1(){ 

function doMission1(){ 
  return { 
    then: function(callback){ 
      var value = 1; 
      callback(value);      } 

  }; 

}

  這就完成了轉換。雖然並不是實際有用的轉換,但到這裡,其實已經觸及了Promise最為重要的實作要點,即Promise將回傳值轉換為帶有then方法的物件。

進階:Q的設計路程

從defer開始
var defer = function () { 
 var pending = [], value; 
 return { 
 resolve: function (_value) { 
  value = _value; 
  for (var i = 0, ii = pending.length; i < ii; i++) { 
  var callback = pending[i]; 
  callback(value); 
  } 
  pending = undefined; 
 }, 
 then: function (callback) { 
  if (pending) { 
  pending.push(callback); 
  } else { 
  callback(value); 
  } 
 } 
 } 
}; 
登入後複製
design/q0.js是Q初步成型的第一步。它創建了一個名為defer的工具函數,用於建立Promise:

這段原始碼可以看出,執行defer()將會得到一個對象,該物件包含resolve和then兩個方法。請回想一下jQuery的Deferred(同樣有resolve和then),這兩個方法將會是近似的效果。 then會參考pending的狀態,如果是等待狀態則會回呼儲存(push),否則立即呼叫回呼。 resolve則會肯定這個Promise,更新值的同時運行完所有已儲存的回呼。 defer的使用範例如下:
複製程式碼


代碼如下:

var oneOneSecondLater = function () {  <>   var result = defer(); 
  setTimeout(function () { 
    result.resolve(1); 
  }, 1000);  <🎜>   return result;  <🎜> }; <🎜>


oneOneSecondLater().then(callback);

这里oneOneSecondLater()包含异步内容(setTimeout),但这里让它立即返回了一个defer()生成的对象,然后将对象的resolve方法放在异步结束的位置调用(并附带上值,或者说结果)。

到此,以上代码存在一个问题:resolve可以被执行多次。因此,resolve中应该加入对状态的判断,保证resolve只有一次有效。这就是Q下一步的design/q1.js(仅差异部分):

resolve: function (_value) { 
 if (pending) { 
 value = _value; 
 for (var i = 0, ii = pending.length; i < ii; i++) { 
  var callback = pending[i]; 
  callback(value); 
 } 
 pending = undefined; 
 } else { 
 throw new Error("A promise can only be resolved once."); 
 } 
} 
登入後複製

对第二次及更多的调用,可以这样抛出一个错误,也可以直接忽略掉。

分离defer和promise

在前面的实现中,defer生成的对象同时拥有then方法和resolve方法。按照定义,promise关心的是then方法,至于触发promise改变状态的resolve,是另一回事。所以,Q接下来将拥有then方法的promise,和拥有resolve的defer分离开来,各自独立使用。这样就好像划清了各自的职责,各自只留一定的权限,这会使代码逻辑更明晰,易于调整。请看design/q3.js:(q2在此跳过)

var isPromise = function (value) { 
 return value && typeof value.then === "function"; 
}; 
 
var defer = function () { 
 var pending = [], value; 
 return { 
 resolve: function (_value) { 
  if (pending) { 
  value = _value; 
  for (var i = 0, ii = pending.length; i < ii; i++) { 
   var callback = pending[i]; 
   callback(value); 
  } 
  pending = undefined; 
  } 
 }, 
 promise: { 
  then: function (callback) { 
  if (pending) { 
   pending.push(callback); 
  } else { 
   callback(value); 
  } 
  } 
 } 
 }; 
}; 
登入後複製

如果你仔细对比一下q1,你会发现区别很小。一方面,不再抛出错误(改为直接忽略第二次及更多的resolve),另一方面,将then方法移动到一个名为promise的对象内。到这里,运行defer()得到的对象(就称为defer吧),将拥有resolve方法,和一个promise属性指向另一个对象。这另一个对象就是仅有then方法的promise。这就完成了分离。

前面还有一个isPromise()函数,它通过是否有then方法来判断对象是否是promise(duck-typing的判断方法)。为了正确使用和处理分离开的promise,会像这样需要将promise和其他值区分开来。


实现promise的级联

接下来会是相当重要的一步。到前面到q3为止,所实现的promise都是不能级联的。但你所熟知的promise应该支持这样的语法:

复制代码 代码如下:
promise.then(step1).then(step2);

以上过程可以理解为,promise将可以创造新的promise,且取自旧的promise的值(前面代码中的value)。要实现then的级联,需要做到一些事情:

then方法必须返回promise。

这个返回的promise必须用传递给then方法的回调运行后的返回结果,来设置自己的值。

传递给then方法的回调,必须返回一个promise或值。

design/q4.js中,为了实现这一点,新增了一个工具函数ref:

复制代码 代码如下:
var ref = function (value) {
if (value && typeof value.then === "function")
return value;
return {
then: function (callback) {
return ref(callback(value));
}
};
};

这是在着手处理与promise关联的value。这个工具函数将对任一个value值做一次包装,如果是一个promise,则什么也不做,如果不是promise,则将它包装成一个promise。注意这里有一个递归,它确保包装成的promise可以使用then方法级联。为了帮助理解它,下面是一个使用的例子:

复制代码 代码如下:
ref("step1").then(function(value){
console.log(value); // "step1"
return 15;
}).then(function(value){
console.log(value); // 15
});

你可以看到value是怎样传递的,promise级联需要做到的也是如此。

design/q4.js通过结合使用这个ref函数,将原来的defer转变为可级联的形式:

var defer = function () { 
 var pending = [], value; 
 return { 
 resolve: function (_value) { 
  if (pending) { 
  value = ref(_value); // values wrapped in a promise 
  for (var i = 0, ii = pending.length; i < ii; i++) { 
   var callback = pending[i]; 
   value.then(callback); // then called instead 
  } 
  pending = undefined; 
  } 
 }, 
 promise: { 
  then: function (_callback) { 
  var result = defer(); 
  // callback is wrapped so that its return 
  // value is captured and used to resolve the promise 
  // that "then" returns 
  var callback = function (value) { 
   result.resolve(_callback(value)); 
  }; 
  if (pending) { 
   pending.push(callback); 
  } else { 
   value.then(callback); 
  } 
  return result.promise; 
  } 
 } 
 }; 
}; 
登入後複製

原来callback(value)的形式,都修改为value.then(callback)。这个修改后效果其实和原来相同,只是因为value变成了promise包装的类型,会需要这样调用。

then方法有了较多变动,会先新生成一个defer,并在结尾处返回这个defer的promise。请注意,callback不再是直接取用传递给then的那个,而是在此基础之上增加一层,并把新生成的defer的resolve方法放置在此。此处可以理解为,then方法将返回一个新生成的promise,因此需要把promise的resolve也预留好,在旧的promise的resolve运行后,新的promise的resolve也会随之运行。这样才能像管道一样,让事件按照then连接的内容,一层一层传递下去。


加入错误处理

promise的then方法应该可以包含两个参数,分别是肯定和否定状态的处理函数(onFulfilled与onRejected)。前面我们实现的promise还只能转变为肯定状态,所以,接下来应该加入否定状态部分。

请注意,promise的then方法的两个参数,都是可选参数。design/q6.js(q5也跳过)加入了工具函数reject来帮助实现promise的否定状态:

var reject = function (reason) { 
 return { 
 then: function (callback, errback) { 
  return ref(errback(reason)); 
 } 
 }; 
}; 
登入後複製

它和ref的主要区别是,它返回的对象的then方法,只会取第二个参数的errback来运行。design/q6.js的其余部分是:

var defer = function () { 
 var pending = [], value; 
 return { 
 resolve: function (_value) { 
  if (pending) { 
  value = ref(_value); 
  for (var i = 0, ii = pending.length; i < ii; i++) { 
   value.then.apply(value, pending[i]); 
  } 
  pending = undefined; 
  } 
 }, 
 promise: { 
  then: function (_callback, _errback) { 
  var result = defer(); 
  // provide default callbacks and errbacks 
  _callback = _callback || function (value) { 
   // by default, forward fulfillment 
   return value; 
  }; 
  _errback = _errback || function (reason) { 
   // by default, forward rejection 
   return reject(reason); 
  }; 
  var callback = function (value) { 
   result.resolve(_callback(value)); 
  }; 
  var errback = function (reason) { 
   result.resolve(_errback(reason)); 
  }; 
  if (pending) { 
   pending.push([callback, errback]); 
  } else { 
   value.then(callback, errback); 
  } 
  return result.promise; 
  } 
 } 
 }; 
}; 
登入後複製

这里的主要改动是,将数组pending只保存单个回调的形式,改为同时保存肯定和否定的两种回调的形式。而且,在then中定义了默认的肯定和否定回调,使得then方法满足了promise的2个可选参数的要求。

你也许注意到defer中还是只有一个resolve方法,而没有类似jQuery的reject。那么,错误处理要如何触发呢?请看这个例子:

var defer1 = defer(), 
promise1 = defer1.promise; 
promise1.then(function(value){ 
 console.log("1: value = ", value); 
 return reject("error happens"); 
}).then(function(value){ 
 console.log("2: value = ", value); 
}).then(null, function(reason){ 
 console.log("3: reason = ", reason); 
}); 
defer1.resolve(10); 
 
// Result: 
// 1: value = 10 
// 3: reason = error happens 
登入後複製

可以看出,每一个传递给then方法的返回值是很重要的,它将决定下一个then方法的调用结果。而如果像上面这样返回工具函数reject生成的对象,就会触发错误处理。


融入异步

终于到了最后的design/q7.js。直到前面的q6,还存在一个问题,就是then方法运行的时候,可能是同步的,也可能是异步的,这取决于传递给then的函数(例如直接返回一个值,就是同步,返回一个其他的promise,就可以是异步)。这种不确定性可能带来潜在的问题。因此,Q的后面这一步,是确保将所有then转变为异步。

design/q7.js定义了另一个工具函数enqueue:

复制代码 代码如下:
var enqueue = function (callback) {
//process.nextTick(callback); // NodeJS
setTimeout(callback, 1); // Na?ve browser solution
};


显然,这个工具函数会将任意函数推迟到下一个事件队列运行。

design/q7.js其他的修改点是(只显示修改部分):

var ref = function (value) { 
 // ... 
 return { 
 then: function (callback) { 
  var result = defer(); 
  // XXX 
  enqueue(function () { 
  result.resolve(callback(value)); 
  }); 
  return result.promise; 
 } 
 }; 
}; 
 
var reject = function (reason) { 
 return { 
 then: function (callback, errback) { 
  var result = defer(); 
  // XXX 
  enqueue(function () { 
  result.resolve(errback(reason)); 
  }); 
  return result.promise; 
 } 
 }; 
}; 
 
var defer = function () { 
 var pending = [], value; 
 return { 
 resolve: function (_value) { 
  // ... 
   enqueue(function () { 
   value.then.apply(value, pending[i]); 
   }); 
  // ... 
 }, 
 promise: { 
  then: function (_callback, _errback) { 
   // ... 
   enqueue(function () { 
   value.then(callback, errback); 
   }); 
   // ... 
  } 
 } 
 }; 
}; 

登入後複製

即把原来的value.then的部分,都转变为异步。

到此,Q提供的Promise设计原理q0~q7,全部结束。


结语

即便本文已经是这么长的篇幅,但所讲述的也只到基础的Promise。大部分Promise库会有更多的API来应对更多和Promise有关的需求,例如all()、spread(),不过,读到这里,你已经了解了实现Promise的核心理念,这一定对你今后应用Promise有所帮助。

在我看来,Promise是精巧的设计,我花了相当一些时间才差不多理解它。Q作为一个典型Promise库,在思路上走得很明确。可以感受到,再复杂的库也是先从基本的要点开始的,如果我们自己要做类似的事,也应该保持这样的心态一点一点进步。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來源:php.cn
本網站聲明
本文內容由網友自願投稿,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如發現涉嫌抄襲或侵權的內容,請聯絡admin@php.cn
熱門教學
更多>
最新下載
更多>
網站特效
網站源碼
網站素材
前端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