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科技週邊 > 人工智慧 > 用合成照片募捐,濫用AI只會傷害慈善產業 | 新京報快評

用合成照片募捐,濫用AI只會傷害慈善產業 | 新京報快評

WBOY
發布: 2024-01-11 18:42:28
轉載
1368 人瀏覽過

用合成照片募捐,滥用AI只会伤害慈善行业 | 新京报快评

▲引發關注的AI合成圖片及相關捐款頁面。圖/網路平台截圖

人工智慧(AI)應用再引爭議。

據媒體報道,成都一慈善組織在其網絡眾籌募捐頁面中使用了AI技術合成的照片。經民政部門核實後,該組織進行了相應整改。

該慈善組織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聲稱,他們使用合成照片是為了保護受捐者的隱私。然而,媒體報道中的許多細節令人難以相信這項解釋的真實性。

要注意的是,在該募款項目中使用合成照片與描述性文字形成了匹配對應關係。例如,一張媒體披露的截圖顯示,合成照片的下方有明確的詳細描述文字,如“80多歲的周奶奶照顧癱瘓伴侶”等。

在未標記合成照片的情況下,圖片和文字的組合方式可能會誤導讀者。這不僅是合成照片使用不當的問題,還涉嫌利用合成照片誤導募款者。

實際上,為了保護隱私,對真實照片進行技術處理是一個可行的選擇,無需合成虛假人物特寫。

因此,令人深感困惑的解釋和具有誤導性的暗示,使得公眾對該項募捐的真實性產生更多懷疑。

就動機而言,提高傳播效果對於許多慈善募款活動至關重要。事實上,許多成功的慈善案例都取決於大眾傳播。

例如,我國公益史上經典的「大眼睛女孩」案例,在成功打動大眾的同時,也成功引發了社會對女童助學問題的關注。

借助多種傳播技術來提高慈善募款活動的知名度,一直是許多慈善公益組織的核心運作目標。

如果對比其他公益組織、眾籌平台的類似募捐項目,AI透過經典特寫照片的模仿訓練生成的照片,質量明顯要勝過普通人自行提供的照片。

低廉的生產成本,加上較高的影像質量,二者結合帶來的傳播效果提升,或許正是讓該慈善組織不惜鋌而走險,違背慈善真實性來使用合成照片的主要原因。

目前,透過AI對內容生產的效率與品質進行規模化提升,已經成為了許多有傳播需求的個人、企業與組織廣泛考慮採用的一種應用方案。

但比起商業海報、內容影片等正常應用,慈善公益應用AI作為傳播效果提升工具,仍然需要極其慎重,甚至在沒有形成明確規範和社會共識的當前情況下,應主動拒絕使用這一技術。

這是因為,真實性是公益慈善產業的生命線。一旦公益慈善的真實性有任何瑕疵,不僅會引發公眾質疑,還會對慈善產業乃至社會的整體公信力產生反噬作用。

慈善依賴大眾互助的愛心,而大眾愛心需要建立在真實基礎上,其對真實性的要求,遠高於一般產業。

而AI科技與假訊息之間的關係與界限,在社會層面仍沒有妥善解決。因此,大眾對於合成照片等新技術生成的內容始終存有較高顧慮。

換句話說,當人們看到AI生產的文章、照片、視頻,都會本能地產生不真實、甚至是「被騙」的感覺。在這種情況下,應用AI技術來提升慈善產業的效率,無疑是適得其反。

因此,在尚存爭議的新技術面前,慈善或許應該跟進得更慢一些。在社會尚未對AI內容進行明確劃分與規定之前,最好不要使用AI來生產相關素材。

如果必須使用,也應當做到全部公開透明,避免公眾對AI技術本身的擔憂,變成了對慈善行業的質疑,進而傷及社會公共利益。

撰稿 / 馬爾文(媒體人)

編輯 / 何睿

校對 / 李立軍

以上是用合成照片募捐,濫用AI只會傷害慈善產業 | 新京報快評的詳細內容。更多資訊請關注PHP中文網其他相關文章!

來源:sohu.com
本網站聲明
本文內容由網友自願投稿,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如發現涉嫌抄襲或侵權的內容,請聯絡admin@php.cn
熱門教學
更多>
最新下載
更多>
網站特效
網站源碼
網站素材
前端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