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腦教學 電腦知識 u磁碟進入pe修復引導區

u磁碟進入pe修復引導區

Feb 13, 2024 am 10:30 AM
u磁碟 xp系統 win7系統 pe修復

U盤進入PE修復引導區,是一種常見的修復系統引導問題的方法。當電腦無法正常引導或出現啟動錯誤時,透過使用PE系統和U盤,可以快速修復引導區域的問題。 PE系統是一種精簡版的Windows系統,具備診斷與修復功能。 php小編蘋果將為您介紹如何使用U盤進入PE修復引導區,以協助您解決啟動問題,讓電腦恢復正常運作。這是一個簡單且有效的解決方案,讓您可以輕鬆應對引導問題,並提升電腦的穩定性和效能。

u磁碟進入pe修復引導區

由於電腦品牌的不同,引導損壞提示也不同,如果開啟非藍色畫面的情況一般都是引導損壞。

如果是系統檔案遺失那麼你只好重裝系統。

如果只是引導問題,且沒有原始啟動軟盤,只能藉助pe系統修復。

接下來就來跟大家講解如何透過U盤裝置大師的pe系統進行修復引導。

第一步:進入pe系統

首先,你需要準備一個U盤,並下載U盤裝機大師啟動盤製作工具,將U盤一鍵製作成啟動盤。

u磁碟進入pe修復引導區

製作好的啟動盤內就有pe系統,透過啟動快速鍵進入bios介面,選擇你的USB項目就可以進入pe系統。

u磁碟進入pe修復引導區

u磁碟進入pe修復引導區

第二步:主引導記錄

進入pe系統桌面後,開啟bootice工具。

u磁碟進入pe修復引導區

進入bootice工具後,點選「目標磁碟」進行磁碟選擇,選擇「主開機記錄」。

u磁碟進入pe修復引導區

點擊「目標磁碟」進行磁碟選擇,選擇「主開機記錄」。

u磁碟進入pe修復引導區

在「主開機記錄」頁面中,若使用的是windows xp系統就選擇NT 5.x ,使用Win7系統便選擇NT 6.x,工具會提示是否成功。

u磁碟進入pe修復引導區

第三個步驟:分割區引導記錄

我們回傳bootice工具的主選單,目標磁碟不用改變,點選「分割區開機記錄」。

u磁碟進入pe修復引導區

在彈跳的視窗中,如果是win7用戶點擊選擇“bootmgr引導程序”,如果是xp用戶則點擊NTLDR引導程序,最後點擊“安裝/設定” 。

u磁碟進入pe修復引導區

出現視窗後,我們不需要做修改,直接點選「確定」就可以,成功了,就會再彈跳出視窗。

u磁碟進入pe修復引導區

以上是u磁碟進入pe修復引導區的詳細內容。更多資訊請關注PHP中文網其他相關文章!

本網站聲明
本文內容由網友自願投稿,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如發現涉嫌抄襲或侵權的內容,請聯絡admin@php.cn

熱AI工具

Undresser.AI Undress

Undresser.AI Undress

人工智慧驅動的應用程序,用於創建逼真的裸體照片

AI Clothes Remover

AI Clothes Remover

用於從照片中去除衣服的線上人工智慧工具。

Undress AI Tool

Undress AI Tool

免費脫衣圖片

Clothoff.io

Clothoff.io

AI脫衣器

Video Face Swap

Video Face Swap

使用我們完全免費的人工智慧換臉工具,輕鬆在任何影片中換臉!

熱工具

記事本++7.3.1

記事本++7.3.1

好用且免費的程式碼編輯器

SublimeText3漢化版

SublimeText3漢化版

中文版,非常好用

禪工作室 13.0.1

禪工作室 13.0.1

強大的PHP整合開發環境

Dreamweaver CS6

Dreamweaver CS6

視覺化網頁開發工具

SublimeText3 Mac版

SublimeText3 Mac版

神級程式碼編輯軟體(SublimeText3)

Ventoy安全啟動設定Secure Boot Ventoy安全啟動設定Secure Boot Jun 18, 2024 pm 09:00 PM

Ventoy是一個USB啟動工具,可直接啟動U盤裡的ISO/WIM/IMG/VHD(x)/EFI等類型的文件,非常好用。筆記型電腦預設都是開啟安全啟動的,如果不關閉或無法關閉,是無法從USB設備進行啟動的,Ventoy也是支援安全啟動的,其原理是給當前電腦注入一個GRUB的安裝證書,只要你的電腦注入過一次之後,任何基於grub啟動的U盤PE都可以通過。 Ventoy官方說明是GIF圖片,播放速度太快,可能無法記住,小編把GIF圖片分割,比較容易理解。 Ventoy安全啟動有EnrollKey和Enro

WinNTSetup怎麼安裝到Win11系統_WinNTSetup安裝Win11系統的方法 WinNTSetup怎麼安裝到Win11系統_WinNTSetup安裝Win11系統的方法 May 08, 2024 am 11:19 AM

首先下載最新的Win11系統ISO鏡像,然後在Win10系統中可以直接在下載的ISO鏡像檔上點選右鍵,選擇【裝載】;如果是在WinPE或WinXP、Win7系統下,則需要使用虛擬光碟機載入ISO鏡像;或者你也可以不使用虛擬光碟機,直接把ISO鏡像檔解壓縮即可。接著執行WinNTSetup,軟體介面如圖:先定位install.wim檔案的位置,在虛擬光碟機載入或解壓縮的Win11ISO鏡像的sources目錄下即可找到install.wim檔案。然後設定引導磁碟和安裝磁碟的位置,一般你準備把W

開機一直停在主機板logo介面,按什麼都沒反應,也進不去bios? 開機一直停在主機板logo介面,按什麼都沒反應,也進不去bios? Apr 23, 2024 am 09:13 AM

開機一直停在主機板logo介面,按什麼都沒反應,也進不去bios?  這個一般是bios電池電壓太低了,系統時間回到bios預設的時間了,例如2000.1.1,00:00。按F1進入bios設定時間後就可以使用了,晚上關機以後不要關閉交流電,一般第二天開機系統時間不會遺失,還是可以正常進系統的。要是斷交流電,電池電壓無法維持bios的用電,隔天開機又會進入現在這樣的狀態。  更換bios電池是終極解決方法。 win11開機卡在主機板logo介面? 1.是bios設定的問題,我們只要找到對應的設定項就能

電腦記憶體條能插幾個 電腦記憶體條能插幾個 Apr 16, 2024 am 09:00 AM

桌上型電腦可以裝兩個記憶體條嗎1、同一台桌上型電腦不能同時安裝兩個型號不同的記憶體條,同型號的記憶體頻率不一樣可以同時安裝。電腦記憶體條的主要功能是暫時存放CPU的運算數據,以及與硬碟等外部記憶體交換的資料。 2.最少2根,依照現在高配的也就是8G記憶體。 2根4G的。有4個記憶體的主機板,安裝多根記憶體最好是同品牌同速率的,不要混裝。 XP系統下,支援不到4G以上內存,不必費力安裝那麼多。 3.一台電腦是可以裝2個記憶體的,電腦加裝記憶體條之後,記憶體容量會疊加。 4、可以的。目前市面上大部分主機板都預留有一條內存槽,也就是有

win7系統怎麼連接手機熱點網絡 win7系統怎麼連接手機熱點網絡 Apr 13, 2024 pm 11:48 PM

若要將 Windows 7 連接到手機熱點,請執行下列步驟:開啟無線網路連線面板並尋找手機熱點網路。右鍵單擊熱點網路並選擇“連接”。驗證連線。

如何查看筆記本的顯示卡 如何查看筆記本的顯示卡 May 07, 2024 pm 03:40 PM

筆記本顯示卡在哪裡看筆記本的顯示卡可以在我的「我的電腦」裡面查看。打開我的電腦以後點選屬性進入,然後選擇顯示。在顯示頁面中點選進階選項即可看到顯示卡資訊。在運行裡面輸入“dxdiag”。若彈出DirectX診斷工具對話框,提示我們是否要檢查,點選確定即可。透過彈出的DirectX診斷工具介面來查看電腦的設定資訊:a、下圖紅框內為cpu與記憶體資訊。問題二:如何快速查看筆記型電腦顯示卡是否是獨立顯卡最簡單的辦法:右鍵點擊“我的電腦”選“管理”,然後選“設備管理器”,在右邊打開“顯示卡”分枝,這裡可

Win7網路介面卡不見了,如何恢復(解決Win7網路介面卡消失的方法與步驟) Win7網路介面卡不見了,如何恢復(解決Win7網路介面卡消失的方法與步驟) Apr 23, 2024 pm 06:19 PM

但有時候用戶可能會遇到網路介面卡突然不見的問題,Win7作業系統是廣泛使用的一款作業系統,這給網路連線和使用帶來了很大的困擾。幫助使用者快速解決網路連線問題,本文將介紹如何恢復Win7網路介面卡的方法與步驟。 1.檢查裝置管理員中的網路適配器2.卸載並重新安裝網路適配器驅動選擇,右鍵點擊網路介面卡「卸載裝置」然後重新啟動電腦並自動安裝驅動,,或前往官網下載最新的驅動程式進行手動安裝。 3.查看裝置是否已停用在開始功能表中搜尋「網路連接」開啟後右鍵點擊無線連接或乙太網路連接,選擇,「啟用」以確保裝置並未被

電腦設定自動重啟 電腦設定自動重啟 Apr 26, 2024 pm 06:10 PM

如何設定電腦自動重啟1、在自己的電腦桌面上找到電腦並且滑鼠右鍵。在彈出的視窗中,我們找到屬性並且點擊。進入到系統的屬性以後,我們選擇。 2、可在任務規劃程式中設置,設定自動開機:滑鼠右鍵點選此電腦,選擇管理,進入頁面。展開系統工具,點選任務規劃程序,在右邊點選建立基本任務。 3.電腦來電自動重啟設定方法首先要重新啟動自己的電腦,用鼠標左鍵點選重新啟動。由於用XP系統測試,啟動時間很短,啟動時按住DEL進入BIOS介面。 BIOS介面如下圖所示,這是BIOS主介面。怎麼設定電腦斷電後自動啟動要先重啟

See all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