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有句廣為人知的話:
如果你想讓全世界都知道你對比特幣的一無所知,最好的方法,一是使用「鬱金香泡沫」作比喻,二是說比特幣是一種「龐氏騙局」。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為什麼比特幣不是「龐氏騙局」。
01. 什麼是「龐氏騙局」?
“龐氏騙局”,顧名思義就是一個姓“龐”的人發明的騙局。這個主角的名字叫查爾斯‧龐茲(Charles Ponzi),出生於義大利,1903年移民美國。
1919年,他設計了一個「投資計畫」。他宣稱,這個「投資計畫」可以在90天之內獲得高達40%的回報。而且,他還給出了“眼見為實”的證據:這個“投資計劃”最初一批“投資者”,確實在規定時間內拿到了所承諾的回報。
於是,大量美國人開始跟進。
1920年8月,查爾斯龐茲破產了。原因非常簡單,這個「投資計畫」從一開始就是個騙局,根本不存在任何投資,他只是用後來參與者投入的錢支付先前參與者投入的錢,造成「投資回報率很高」的假象。由於承諾的回報率太高,到後面,新吸收的資金不足以支付前期參與者需要贖回的資金。
此後,「龐氏騙局」成為專有名詞,特別指那些承諾高回報,實際上是用新進參與者投入的錢給早期參與者支付利息和短期回報,以製造賺錢假象,進而誘騙更多人參與的騙局。
所以,我們可以總結出「龐氏騙局」的三個特徵:有一個中心人物或機構來運作;承諾高回報;用新進參與者投入的錢給早期參與者支付利息和短期回報。
02. 為什麼比特幣不是「龐氏騙局」?
在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下比特幣有沒有「龐氏騙局」的三個特徵。
首先,「有一個中心人物或機構來運作」。
我們都知道,2008年中本聰發明了比特幣,2年後便隱退。從此,比特幣由一群來自世界各地的頂級程式設計師維護,被稱為「比特幣核心開發者」。
這樣看,似乎比特幣有一個“中心機構”,其實不然。這些核心開發者的主要工作是維護比特幣程式碼以及如何改善比特幣系統,而不是忽悠普通人去購買、投資比特幣。
第二點,「承諾高回報」。
在中本聰2008年發布的比特幣白皮書裡,並沒有任何「承諾高回報」的字眼,中本聰也沒有公開宣稱投資比特幣可以帶來豐厚回報。
比特幣本身是開源的,所以任何人都可以查看比特幣程式碼,對比特幣程式碼做出貢獻。所有比特幣交易記錄,都儲存在比特幣網路中,世界上任何一個人都可以查看。
如果真的存在“承諾高回報”,也就不會有一個程式設計師在2010年用10000個比特幣換取2塊價值25美元的披薩了(這10000個比特幣現在相當於13.6億人民幣,最高時價值46億人民幣)。
最後一點,「用新進參與者投入的錢給早期參與者支付利息和短期回報」。
既然比特幣並不存在一個“中心機構”,也不存在“承諾高回報”,就不可能有“用新進參與者投入的錢給早期參與者支付利息和短期回報”的操作。
你可能會說,不對啊?昨天以4.4萬的價格買入,今天以4.5萬的價格賣出,就是在用新進參與者投入的錢(今天4.5萬買入的人)給早期參與者支付利息和短期回報(昨天4.4萬買入、今天4.5萬賣出的人)。
錯在哪裡?
眾所周知,買賣比特幣是個人的自由。一個願買,一個願賣,並不存在強制買賣行為,且不存在誘導新人參與,所以不能稱為“用新參與者的錢給早期參與者支付利息和短期回報”。
再說,比特幣價格也不是一直漲,而是劇烈波動,誰都無法保證買進後一定能以更高價格賣給下一位投資人。 在圈內,虧損、甚至傾家蕩產的比特幣投機者數量,遠遠超過獲利、實現財務自由的投資者數量。
03. 結語
看了今天的文章,如果以後還有人跟你說“比特幣是'龐氏騙局'”,你知道怎麼回應了嗎?
沒錯,直接反問他:比特幣是否“有一個中心人物或機構來運作”,是否“承諾高回報”,是否“用新參與者的錢給早期參與者支付利息和短期回報”?
以上是【區塊鏈科普_比特幣】比特幣是「龐氏騙局」嗎?的詳細內容。更多資訊請關注PHP中文網其他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