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 Vitalik 新文:為什麼 Blob 空間未被高效使用的 Rollup 陷入了發展困境?
如何理解@VitalikButerin 新文對以太坊的擴容思考?有人說 Vitalik 給 Blob 銘文喊單,離大譜。
那麼 Blob 資料包如何運作?坎昆升級後 Blob 空間為啥得不到高效利用? DAS 資料可用性取樣是為分片做準備?
在我看來,坎昆升級後性能夠用了,Vitalik 是對 Rollup 發展憂心忡忡。 Why?接下來,我來談談我的理解:
在之前多次解釋過,Blob 是和EVM calldata 脫鉤的一個直接可被共識層調取的臨時資料包,直接好處是,EVM 在執行交易時可以不存取Blob 數據,因此產生了較低的執行層計算費用。
目前平衡一系列因素,1個Blob大小為128k,一筆Batch給主網的交易最多攜帶兩個Blob,理想情況下,一個主網區塊最終目標是承載16MB大約128個Blob資料包。
因此,Rollup專案方要盡可能平衡Blob區塊數量、TPS交易容量、Blob主網節點儲存成本等因素,目標以最優性價比使用Blob空間。
以「Optimism」為例,目前一天約50萬筆交易,平均每2分鐘 Batch 一次交易到主網,一次攜帶1個 Blob 資料包。為何攜帶1個,因為 TPS 就這麼多用不完,當然也可以攜帶兩個,那每個 Blob 的容量都不會滿,卻額外增加了存儲費用,沒必要。
當隨著 Rollup 鏈下交易量的提升,例如每天要處理 5000 萬筆交易怎麼辦呢? 1、Compress 壓縮每筆Batch 的交易量,盡可能讓Blob 空間內容量大量的交易;2、增加Blob 數量;3、縮短Batch 交易的頻次;
2)由於主網區塊承載資料量受Gas Limit 以及儲存成本的影響,1 個區塊128 個Blob 是理想狀態,目前用不到那麼多,Optimism 每2 分鐘才用1 個,留給layer2 專案方提升TPS,擴大市場用戶量和生態繁榮度的空間還有很大很大。
因此,坎昆升級後一段時間內,Rollup 在使用 Blob 的數量、頻次以及 Blob 空間競價使用等方面並不「卷」。
之所以Vitalik 提Blobscription 銘文是因為,這類打銘文能短暫增加交易量導致Blob 使用需求增加,因此會擴大體積,用銘文做例子可以更深刻理解Blob 的工作機制,Vitalik 真正想表達的內容和銘文並沒有太大關係。
因為理論情況下,若有layer2 項目方高頻次且高容量向主網Batch 交易,且每次把Blob 區塊拉滿,只要它願意承擔高額的偽造交易Batch 成本就會影響其他layer2 對Blob 的正常使用,但目前情況下,就像有人買算力對BTC 進行51% 硬分叉攻擊一樣,理論上可行,但實際缺乏利益動機。
因此二層使用 Gas 費用會在「較低」區間穩定很長一段時間,這會給 layer2 市場長時間的「增兵屯糧」黃金發展窗口。
3)那麼,假使有一天 layer2 市場繁榮到一定程度,每天 Batch 到主網的交易成巨量,目前 Blob 數據包不夠用怎麼辦?以太坊早已給了解決方案:採用資料可用性抽樣技術(DAS):
簡單理解,就是把原先需要一個節點儲存的資料可以同時分佈在多個節點內,例如,每個節點儲存全部Blob 資料的1/8,8 個節點組成一個小組來滿足DA 能力,相當於把目前的Blob 儲存容量又擴大了8 倍。這其實也是未來 Sharding 分片階段要做的事。
但目前Vitalik 多次來重申這個,饒有韻味,似乎在告誡廣大layer2 項目方:不要總抱怨以太坊DA 能力貴,以你們現在TPS 容量都沒把Blob 數據包的能力開發到極致,趕緊加大火力搞生態,擴大用戶和交易量吧,別總想著DA 出逃搞一鍵發鏈的花活。
後邊,Vitalik 又補充了一句,認為目前核心 rollup 中,只有 Arbitum 達到了 stage 1,雖然 @DeGateDex 、Fuel 等達到了 Stage2,但他們還沒有被更廣泛群體熟悉。 Stage2 是 Rollup 安全性的最終目標,極少數 Rollup 達到了 Stage 1 ,而大部分 rollup 都在 Stage 0 階段,可見 Rollup 行業的發展著實讓 Vitalik 憂心忡忡啊。
4)其實,單純就擴容瓶頸問題而言,Rollup layer2 方案可提升效能的空間還很大。
1、透過資料壓縮更有效率地使用Blob 空間,OP-Rollup 目前有專門的compressor 元件來進行此工作,ZK-Rollup 本身鏈下壓縮SNARK/STARK 證明向主網submit就是在「壓縮」;
2、盡可能降低layer2 對主網的依賴,在特殊情況下才使用樂觀證明技術來保障L2 安全,比如,Plasma 大部分資料都在鏈上,但是在存提款場景都是主網發生,因此主網可以承諾其安全性。
這意味著,layer2 應該只考慮把存提款這類重要操作才和主網強關聯,這樣即減輕了主網負擔,又增強了L2 自身性能,之前提到的Sequencer 並行處理能力,在鏈下篩選、分類預處理大量的交易,以及@MetisL2 推行的混合Rollup,正常交易走OP-Rollup,特殊提款請求走ZK Route 等等都有類似的考慮。
以上
應該要講,Vitalik 這篇思考以太坊未來擴容方案文章,非常有啟發意義。尤其是對 layer2 發展現狀的不滿,對 Blob 性能空間的樂觀肯定,以及對未來分片技術的展望,甚至還苦口婆心指出了一些 layer2 值得優化的方向等等。
其實,現在唯一的不確定留給 layer2 自己了,該如何加速發展呢?
以上是解讀 Vitalik 新文:為什麼 Blob 空間未被高效使用的 Rollup 陷入了發展困境?的詳細內容。更多資訊請關注PHP中文網其他相關文章!

熱AI工具

Undresser.AI Undress
人工智慧驅動的應用程序,用於創建逼真的裸體照片

AI Clothes Remover
用於從照片中去除衣服的線上人工智慧工具。

Undress AI Tool
免費脫衣圖片

Clothoff.io
AI脫衣器

Video Face Swap
使用我們完全免費的人工智慧換臉工具,輕鬆在任何影片中換臉!

熱門文章

熱工具

記事本++7.3.1
好用且免費的程式碼編輯器

SublimeText3漢化版
中文版,非常好用

禪工作室 13.0.1
強大的PHP整合開發環境

Dreamweaver CS6
視覺化網頁開發工具

SublimeText3 Mac版
神級程式碼編輯軟體(SublimeText3)

數字貨幣充值到賬時間因方式不同而異:1. 銀行轉賬通常需1-3個工作日;2. 信用卡或第三方支付平台充值在幾分鐘到幾小時內;3. 數字貨幣轉賬根據區塊鏈確認時間,通常10分鐘到1小時,但可能因網絡擁堵等因素延遲。

量子鏈(Qtum)交易流程包括前期準備、購買和出售三個階段。 1. 前期準備:選擇合規交易所、註冊賬戶、進行身份驗證、設置錢包。 2. 購買量子鏈:充值資金、尋找交易對、下單交易(市價單或限價單)、確認交易。 3. 出售量子鏈:進入交易頁面、選擇交易對和下單類型(市價單或限價單)、確認交易和提現。

比特幣暴跌引發加密市場震盪,數字金融領域面臨嚴峻考驗。比特幣(BTC)價格近期下跌近4%,拖累整體加密貨幣市場。截至發稿,比特幣24小時內跌幅達3.9%,報77,816.41美元,此前曾觸及83,778.12美元高點。比特幣價格走勢圖(1天):圖表:TradingView相對強弱指標(RSI)分析:RSI指標用於衡量近期價格漲跌幅度,判斷資產價格是否超買或超賣。 RSI值介於0到100之間。一般而言,RSI值高於70表示資產超買,可能回調;低於30則表示超賣,可能反彈。目前比特幣RSI值為7

支持跨鏈交易的交易所有:1. Binance,2. Uniswap,3. SushiSwap,4. Curve Finance,5. Thorchain,6. 1inch Exchange,7. DLN Trade,這些平台通過各種技術支持多鏈資產交易。

十大數字虛擬貨幣app排行榜分別是:1. OKX,2. Binance,3. gate.io,4. Coinbase,5. Kraken,6. Huobi,7. KuCoin,8. Bitfinex,9. Bitstamp,10. Poloniex。這些交易所根據交易量、用戶體驗和安全性等因素評選,均提供多種數字貨幣交易服務和高效的交易體驗。

2025年幣圈合約交易所平台排名前十的分別是:1. Binance Futures,2. OKX Futures,3. Gate.io,4. Huobi Futures,5. BitMEX,6. Bybit,7. Deribit,8. Bitfinex,9. CoinFLEX,10. Phemex,這些平台因其高流動性、多樣化交易功能和嚴格的安全措施而受到廣泛認可。

可以購買主流幣的APP軟件包括:1. 幣安(Binance),全球領先,交易量大,速度快;2. OKX,創新產品,低費用,安全性高;3. Gate.io,多種資產和交易選項,注重安全;4. 火幣(HTX),低費用,用戶體驗好;5. Coinbase,適合新手,安全性高;6. Kraken,安全合規,提供多種服務;7. KuCoin,低費用,適合專業交易者;8. Gemini,強調合規性,提供託管服務;9. Crypto.com,提供多種優惠和服務;10. Bitstamp,老牌交易所,流動性強,

虛擬貨幣“最老”排行榜如下:1. 比特幣(BTC),發行於2009年1月3日,是首個去中心化數字貨幣。 2. 萊特幣(LTC),發行於2011年10月7日,被稱為“比特幣的輕量版”。 3. 瑞波幣(XRP),發行於2011年,專為跨境支付設計。 4. 狗狗幣(DOGE),發行於2013年12月6日,基於萊特幣代碼的“迷因幣”。 5. 以太坊(ETH),發行於2015年7月30日,首個支持智能合約的平台。 6. 泰達幣(USDT),發行於2014年,是首個與美元1:1錨定的穩定幣。 7. 艾達幣(ADA),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