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汽車反思落地:升級矩陣組織2.0,整合產品與商業

WBOY
發布: 2024-04-03 18:40:08
轉載
782 人瀏覽過

理想汽車反思落地:升級矩陣組織2.0,整合產品與商業

DoNews4月3日消息,針對3月以來的新車上市失序,理想汽車內部反思迎來了實質動作。

36氪獲悉,4月3日下午,理想汽車發布全員公告,宣布開啟矩陣型組織2.0升級,同時進行多個部門組織架構調整。

「這次調整確實跟MEGA有關係。之前內部複盤下來,公司在用戶價值、經營效率方面都沒太想清楚,決策落地執行也不夠到位。所以要透過升級來維持組織靈活性。」有接近此次變革的理想人士說道。

具體來看,這次組織變動主要集中在理想汽車的CEO辦公室部門。此前,該部門直接向CEO李想報告,涵蓋品牌部、產品部、商業部、策略部、供應部,約500多人。

商業部副總裁劉傑、產品高級副總裁範皓宇、供應部副總裁廖澤華等人均在其中,這些人成了李想外腦的延伸。

而此次公告中,CEO辦公室正式更名為“產品與策略群組”,更加聚焦產品與策略,弱化了供應鏈、商業銷售職能。

其中,劉傑負責的商業部更名為“產品線”,未來負責理想車型的全生命週期操盤,範皓宇原管轄的產品部的車型PDT團隊也挪入該部門。

具體來看,新的產品線部門職能包括:

- 產品線負責車型全生命週期的操盤;

- 產品線團隊收集、匯總來自使用者、專家、合作夥伴、產業的各類訊息,並據此進行統籌,確定產品定義,並協調各部門工作;

- 在產品開發階段,專注和研發、供應團隊配合;

- 在上市期,專注和銷售端(包括GTM、銷服)、行銷端配合。

對於此次調整,內部人士表示,產品線主要對產品商業成功的決策與操盤負責,實現一個總目標:商業成功,就是用戶滿意、公司賺錢。

而剝離車款PDT團隊後,範皓宇的產品部會持續聚焦智慧駕駛、智慧空間、電動平台等平台型產品。

同時,原本CEO辦公室下的供應鏈部門,由廖澤華負責,調整後併入總裁馬東輝的生產與研發群組。

更值得關注的是,在銷售與服務高級副總裁鄒良軍之下,理想汽車正式新設立GTM(Go to Market)團隊,負責協同新產品上市操盤計劃的落地,為市場結果負責。

有多位知情人士向36氪汽車分析,此次調整的核心是,CEO辦公室職能減負,更加聚焦產品,同時,透過「產品線」部門的設立,讓理想車型產品定義與商業落地更緊密合作,「例如,MEGA商業價格、銷售目標失衡的情況,或許就可以更多避免。」

這也是2022年底,理想汽車啟動面向千億規模的矩陣型組織升級後,最大一輪組織變動。

公告表示,理想內部要持續深入向華為學習組織能力建設,聚焦使用者價值,提升決策品質與經營效率。同時透過組織升級,減少不創造價值的流程,減少會議的數量,提高員工的工作效率,增加員工的回報。

有內部人士表示,華為引入IBM組織架構時,也經歷過「先僵化、後優化、再固化」的局面,2023年理想基本上屬於僵化流程的階段。 「現在打過仗了,也栽了跟頭,是時候做優化了。」

反思錯誤,理想推出矩陣組織2.0

3月1日,定價55.98萬元的理想純電MPV車型MEGA正式上市。雖然以56萬元的售價,引領純電MPV銷售榜,但這款旗艦純電車銷售仍距離內部目標較遠。

上市20天后,3月21日,理想汽車CEO李想也在內部信中反思,內部對純電戰略節奏的誤判,讓MEGA的節奏出現了問題。 「我們錯誤地把理想MEGA的從0到1階段(商業驗證期)當成了從1到10階段(高速發展期)進行經營。」

#此外,李想也指出,理想汽車從上至下過度專注於銷售和競爭,讓慾望超越了價值。

為此理想也發佈公告下調了一季度的車輛交付量預期,從此前10萬輛-10.3萬輛下調到7.6萬輛-7.8萬輛。

但反思向來要對應到行動,理想汽車的矩陣組織2.0也在此背景下推出。

有內部人士告訴36氪,內部高層複盤總結2023年的成功,是因為平台化造車優勢,但隨著產品矩陣擴大,「價值傳遞的鏈條過長,很多決策需要經過多部門集體討論。」

有員工向36氪汽車透露,過去一年多,確實感覺到部門負責人的會議相當密集,幾乎週末都在開,「花在決策上的時間過多,留給執行和落地的時間不夠。」而此次調整也旨在加快決策和落地執行效率。

以MEGA和2024款理想L7/L8/L9同時上市為例,理想內部發現,理想MEGA節奏的失序,讓銷售團隊大幅減少了服務L系列用戶的時間和精力,主力車型理想L8甚至連店面擺放位置都沒有。

此外,同時針對多款新品上市,導致銷售端的一系列問題,包括人員培訓不足、店端資源分配不合理等,理想希望透過新成立的GTM團隊來提前介入統籌,進行避免。

據36氪汽車了解,經過調整後,目前理想的店端已經完成調整,例如在一些純電滲透率較低的城市撤下MEGA展車,換成L8,將MEGA挪到了一二線城市。

繼續學習華為,但要優化

理想很早就意識到學習華為的重要性。 2022年9月理想汽車雁棲湖戰略會上,公司高層達成的重要共識就是,全面學習華為。

「我們驚訝地發現,我們在產品研發、銷售服務、供應製造、組織財經等方面遇到的痛不欲生的問題,人家十幾年前甚至二十年前就解決了。」李想曾在微博上說。

於是,2022年底,理想在公司內部成立矩陣式組織,成立7個橫向管理部門,分別對應7個一級流程:DSTE(從策略到執行)、IPD(整合產品開發)、 IPMS(整合產品行銷與銷售)、ISC(整合供應鏈)、BT&IT、LTD、IFS(整合財經轉型)。換句話說,理想的策略、產品、銷服、供應鏈、財務等都想從華為習來心法。

以IPD為例,IPD是華為於 1999 年從 IBM 公司學習、演變而來的產品研發管理系統。正是這個體系,讓華為廣撒網式的研發項目得以落地開花。理想ONE與理想L9、L8、L7的開發,也是理想早期單點學習IPD的產物。

為了更深入學習華為的管理精髓,理想開始從華為引進核心高階主管人才。

2023年,從華為加入理想汽車的核心人物有兩位:鄒良軍與李文智。鄒良軍曾是華為義大利終端公司部長,也負責榮耀海外銷售與服務內容,加入理想後,負責銷售服務體系,向李想報告。李文智則是原華為全球HRBP管理部部長,加入理想後負責組織變革,向CFO李鐵報告。

但學習華為,也可能帶來排斥反應。有理想人士表示:「每家模式不一樣,把別人的模式套到自己頭上,過程會很痛苦。」

因流程帶來的衝突也時常發生。例如製定產品規劃時,CEO辦公室商業部需要銷售團隊提供明後年計劃,才能鎖定流程推進產品研發,但銷售側一些數據很難提前給出來,「雙方僵持不下,有時候為了幾輛展車數據吵得面紅耳赤。」

這種時刻,李想會要求兩組嚴格依照流程強鎖定,「他的邏輯就是先把流程固化下來,後面有問題再來解決。」

也因為矩陣式組織的關係,理想內部的許多決策需要橫向拉通部門,集體決策。這在內部稱為「共創會」。有理想員工表示,一些關鍵產品節點的共創會,往往是「週六早上9點開會,週日凌晨5點才走出辦公室。」

但這些會議有時並不都是高效的。理想人士也表示,許多決策需各自團隊開很多會議,決策效率也不夠高,最終影響了執行品質和執行效率。這也是理想更深入學習華為組織建構、推出矩陣式組織2.0的重要原因。

新造車產業融合科技與製造,同時在實踐新的商業模式與通路創新,對任何公司來說,都是全新挑戰。

而就理想汽車而言,這家公司的價值底色一直是遇到問題,就快速反思、及時修正。此次矩陣組織2.0的推出,能否應對理想汽車年初的市場失利,尚難預測,但「開始糾偏並付諸行動」是任何公司走出風暴的不二選擇。

以上是理想汽車反思落地:升級矩陣組織2.0,整合產品與商業的詳細內容。更多資訊請關注PHP中文網其他相關文章!

來源:tgbus.com
本網站聲明
本文內容由網友自願投稿,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如發現涉嫌抄襲或侵權的內容,請聯絡admin@php.cn
熱門教學
更多>
最新下載
更多>
網站特效
網站源碼
網站素材
前端模板
關於我們 免責聲明 Sitemap
PHP中文網:公益線上PHP培訓,幫助PHP學習者快速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