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godb sharding原理学习与试用(六)之chunk手动切割
1. 手动切割chunk主要是两个函数splitAt(fullname,middle)与splitFind(fullname,find). fullname指定哪个库的哪个集合。middle与find都是条件,代表你想手动切割哪个chunk. 需要注意的是条件必须包含片键,不然报错,如下图。 这两个函数不同的是: 1.1 spli
1. 手动切割chunk主要是两个函数splitAt(fullname,middle)与splitFind(fullname,find). fullname指定哪个库的哪个集合。middle与find都是条件,代表你想手动切割哪个chunk. 需要注意的是条件必须包含片键,不然报错,如下图。
这两个函数不同的是:
1.1 splitAt利用middle这个条件找到对应的chunk,并以这个条件所查询到的第一条结果为分隔点,把原先的chunk分隔成两部分。
(一)在手动切隔之前,sar总共有三个块。如下图
(二)执行切割命令
之后chunks的分布如下图
可以看出,执行之后,将第二个chunk,香港虚拟主机,按照{_id:ObjectId("50dc0790525e4314024b79d0")}这个值为分隔点分隔成第2,3两块。
1.2 函数splitFind,官网解释是将找到的第一个chunk分隔成size大小相等的两个chunk.但是我在测试过程中发现并不是这么回事。版本是2.2.2
(一)准备数据。向一个新集合插入250W条有规律的数据。如下图。字段name的值末尾是一个自增的数字。
(二)数据插入之后,集合的分块情况如下图。
(三)我们可以看下,第一块最后一条数据是什么。
(四)可以看到,第一块最后一条数据的name值是"habc780335".也就是说第一块有78W条数据之多。现在将第一块分成两块。使用splitFind()函数。
(五)name值为"habc19"肯定是在第一块中。因为按官网所说,应该将第一块分成size大小相等的两块。可实际上呢?
(六)如上图,的确是将原先的第一块分成了两块。第二块最后一条的ID值就是原先第一块最后一条的ID值。但第1,2这两块size大小是相等的吗?如下图。
(七)如上图。第一块的最后一条数据实际上就是第一条数据。这说明第一块实际上只有一条数据。很显然这两块的size是不相等的。真实情况究竟是什么呢 ???
2. 今天在将一个已被移除的shard重新添加进来的时候,出现了问题。特记录下来。
问题:将一个shard移除后,我没有停掉这个shard。后来为了测试我又把它添加进来。db.runCommand({addshard:"hostname:port"}); 操作提示成功。也开始了迁移数据。等迁移完成之后,我进行查询操作,发现操作失败。错误提示是“gotshardname different than what i had before” 。如下图
错误提示是说,这个shard之前添加进来的时候name被赋值为shard0001,现在再次添加进来后name被赋值为shard0000.当进行查询操作时发现这前后name不一样。所以报错。我比较困惑的是,它是怎么知道这个shard之前的name值的。我找遍config库下面的所有collection.都没有发现有地方存储shard之前的name值。仅仅只有shards这个集合存储相关数据。但是存储的都是此时此刻各个shard的情况。问了渡娘与google.没有什么收获。后来没办法,我想把这个shard再一次的remove掉后再添加进来。可以不行。
虽然操作提示是成功的,但是过了很久我发现数据根本就没有迁移。查询日志,发现了错误提示。
错误提示仍是name值前后不一样。后来在同事的提示下,我将这个shard重启,重启后发现问题解决了。
分析:每个添加进去的shard的name值不仅在config库存储,同时各个shard也都存储着这个值。不同的是,config库的数据是落地的,但各个shard是缓存起来的。被移除的shard如果不重启,那么这个name值就一直存在。有一点我不理解的是,既然name值存在,并且再次添加后name不一样却能添加成功,并且数据也都迁移过来了,香港虚拟主机,只是查询操作的时候才报错。难道迁移数据与查询数据使用的是不同地方的name值? 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查询操作失败,但写操作能够成功。
如何避免:db.runCommand({addshard:"hostname:port",name:"xxx"}) VS db,runCommand({addshard:"hostname:port"})。 在addshard的时候,我没有指定name值,系统就使用默认值从shard0000开始递增。因此,在addshard时一定要手动指定name值。
,服务器空间

热AI工具

Undresser.AI Undress
人工智能驱动的应用程序,用于创建逼真的裸体照片

AI Clothes Remover
用于从照片中去除衣服的在线人工智能工具。

Undress AI Tool
免费脱衣服图片

Clothoff.io
AI脱衣机

Video Face Swap
使用我们完全免费的人工智能换脸工具轻松在任何视频中换脸!

热门文章

热工具

记事本++7.3.1
好用且免费的代码编辑器

SublimeText3汉化版
中文版,非常好用

禅工作室 13.0.1
功能强大的PHP集成开发环境

Dreamweaver CS6
视觉化网页开发工具

SublimeText3 Mac版
神级代码编辑软件(SublimeText3)

热门话题

目录Astar Dapp 质押原理质押收益 拆解潜在空投项目:AlgemNeurolancheHealthreeAstar Degens DAOVeryLongSwap 质押策略 & 操作“AstarDapp质押”今年初已升级至V3版本,对质押收益规则做了不少调整。目前首个质押周期已结束,第二质押周期的“投票”子周期刚开始。要获取“额外奖励”收益,需把握此关键阶段(预计持续至6月26日,现余不到5天)。我将细致拆解Astar质押收益,

.NET 4.0 用于创建各种应用程序,它为应用程序开发人员提供了丰富的功能,包括:面向对象编程、灵活性、强大的架构、云计算集成、性能优化、广泛的库、安全性、可扩展性、数据访问和移动开发支持。

本文介绍如何在Debian系统上配置MongoDB实现自动扩容,主要步骤包括MongoDB副本集的设置和磁盘空间监控。一、MongoDB安装首先,确保已在Debian系统上安装MongoDB。使用以下命令安装:sudoaptupdatesudoaptinstall-ymongodb-org二、配置MongoDB副本集MongoDB副本集确保高可用性和数据冗余,是实现自动扩容的基础。启动MongoDB服务:sudosystemctlstartmongodsudosys

本文介绍如何在Debian系统上构建高可用性的MongoDB数据库。我们将探讨多种方法,确保数据安全和服务持续运行。关键策略:副本集(ReplicaSet):利用副本集实现数据冗余和自动故障转移。当主节点出现故障时,副本集会自动选举新的主节点,保证服务的持续可用性。数据备份与恢复:定期使用mongodump命令进行数据库备份,并制定有效的恢复策略,以应对数据丢失风险。监控与报警:部署监控工具(如Prometheus、Grafana)实时监控MongoDB的运行状态,并

直接通过 Navicat 查看 MongoDB 密码是不可能的,因为它以哈希值形式存储。取回丢失密码的方法:1. 重置密码;2. 检查配置文件(可能包含哈希值);3. 检查代码(可能硬编码密码)。

PiNetwork即将推出革命性移动银行平台PiBank!PiNetwork今日发布重大更新Elmahrosa(Face)PIMISRBank,简称PiBank,它将传统银行服务与PiNetwork加密货币功能完美融合,实现法币与加密货币的原子交换(支持美元、欧元、印尼盾等法币与PiCoin、USDT、USDC等加密货币的互换)。究竟PiBank有何魅力?让我们一探究竟!PiBank主要功能:一站式管理银行账户和加密货币资产。支持实时交易,并采用生物特

在Debian系统上为MongoDB数据库加密,需要遵循以下步骤:第一步:安装MongoDB首先,确保您的Debian系统已安装MongoDB。如果没有,请参考MongoDB官方文档进行安装:https://docs.mongodb.com/manual/tutorial/install-mongodb-on-debian/第二步:生成加密密钥文件创建一个包含加密密钥的文件,并设置正确的权限:ddif=/dev/urandomof=/etc/mongodb-keyfilebs=512

CentOS系统下MongoDB高效备份策略详解本文将详细介绍在CentOS系统上实施MongoDB备份的多种策略,以确保数据安全和业务连续性。我们将涵盖手动备份、定时备份、自动化脚本备份以及Docker容器环境下的备份方法,并提供备份文件管理的最佳实践。手动备份:利用mongodump命令进行手动全量备份,例如:mongodump-hlocalhost:27017-u用户名-p密码-d数据库名称-o/备份目录此命令会将指定数据库的数据及元数据导出到指定的备份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