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后端开发 C++ C++ 原子库的使用和限制

C++ 原子库的使用和限制

Jun 01, 2024 pm 07:51 PM
c++ 原子库

C 原子库提供线程安全的数据类型,以确保数据原子性。原子变量是不可中断的,并且提供了广泛的原子操作,包括加、减和交换。常见的类型包括 std::atomic<T> 和 std::atomic_flag。原子库在实战中非常有用,例如创建线程安全计数器。需要注意的是,原子操作可能比非原子操作速度慢,并且不适用于类成员。

C++ 原子库的使用和限制

C 原子库:使用与限制

简介

原子库提供线程安全的数据类型,可以在并发环境中使用,以确保数据原子性。在 C 中,<atomic> 头文件定义了原子库。

常见数据类型

原子库提供了以下数据类型:

  • std::atomic<T>:模板类,其中 T 应为任意类型。
  • std::atomic_flag:无锁标志型变量。
  • std::atomic_bool:无锁布尔型变量。
  • std::atomic_int:无锁整数型变量。
  • std::atomic_uint:无锁无符号整数型变量。
  • std::atomic_long:无锁长整型变量。
  • std::atomic_ulong:无锁无符号长整型变量。

线程安全性

原子变量是线程安全的,这意味着即使多个线程同时访问变量,也可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原子操作被认为是不可中断的,这意味着一次原子操作不会被其他线程打断。

原子操作

原子库提供了以下原子操作:

  • fetch_add:原子地将一个值加到变量中。
  • fetch_sub:原子地从变量中减去一个值。
  • fetch_and:原子地将一个位掩码与变量执行按位与操作。
  • fetch_or:原子地将一个位掩码与变量执行按位或操作。
  • fetch_xor:原子地将一个位掩码与变量执行按位异或操作。
  • load:原子地从变量中加载值。
  • store:原子地将值存储到变量中。
  • exchange:原子地将变量的值与另一个值交换。
  • compare_exchange_strong:原子地检查变量的值是否等于预期值,如果是,则将其与新值交换。
  • compare_exchange_weak:类似于 compare_exchange_strong,但仅当变量的值未被另一个线程修改时才交换值。

实战案例:线程安全计数器

考虑以下线程安全计数器示例:

#include <atomic>
#include <thread>

std::atomic<int> counter;

void increment_counter() {
    for (int i = 0; i < 1000000; i++) {
        counter++;
    }
}

int main() {
    std::thread t1(increment_counter);
    std::thread t2(increment_counter);

    t1.join();
    t2.join();

    std::cout << "Final counter value: " << counter << std::endl;
    return 0;
}
登录后复制

在该示例中,counter 被声明为原子整数,并使用 fetch_add 操作原子地递增。两个线程并发递增计数器,最后打印最终值。

限制

虽然原子库非常有用,但它们有一些限制:

  • 开销:原子操作比非原子操作速度慢。
  • 死锁:如果两个线程都尝试使用 compare_exchange 同时更改同一个变量,可能会导致死锁。
  • 不适用于类成员:原子库不适用于类成员,因为原子操作必须是不可中断的。

结论

原子库提供了线程安全的数据类型,在并发环境下非常有用。了解其操作和限制非常重要,以确保在代码中正确使用它们。

以上是C++ 原子库的使用和限制的详细内容。更多信息请关注PHP中文网其他相关文章!

本站声明
本文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您发现有涉嫌抄袭侵权的内容,请联系admin@php.cn

热AI工具

Undresser.AI Undress

Undresser.AI Undress

人工智能驱动的应用程序,用于创建逼真的裸体照片

AI Clothes Remover

AI Clothes Remover

用于从照片中去除衣服的在线人工智能工具。

Undress AI Tool

Undress AI Tool

免费脱衣服图片

Clothoff.io

Clothoff.io

AI脱衣机

Video Face Swap

Video Face Swap

使用我们完全免费的人工智能换脸工具轻松在任何视频中换脸!

热工具

记事本++7.3.1

记事本++7.3.1

好用且免费的代码编辑器

SublimeText3汉化版

SublimeText3汉化版

中文版,非常好用

禅工作室 13.0.1

禅工作室 13.0.1

功能强大的PHP集成开发环境

Dreamweaver CS6

Dreamweaver CS6

视觉化网页开发工具

SublimeText3 Mac版

SublimeText3 Mac版

神级代码编辑软件(SublimeText3)

char在C语言字符串中的作用是什么 char在C语言字符串中的作用是什么 Apr 03, 2025 pm 03:15 PM

在 C 语言中,char 类型在字符串中用于:1. 存储单个字符;2. 使用数组表示字符串并以 null 终止符结束;3. 通过字符串操作函数进行操作;4. 从键盘读取或输出字符串。

c语言多线程的四种实现方式 c语言多线程的四种实现方式 Apr 03, 2025 pm 03:00 PM

语言多线程可以大大提升程序效率,C 语言中多线程的实现方式主要有四种:创建独立进程:创建多个独立运行的进程,每个进程拥有自己的内存空间。伪多线程:在一个进程中创建多个执行流,这些执行流共享同一内存空间,并交替执行。多线程库:使用pthreads等多线程库创建和管理线程,提供了丰富的线程操作函数。协程:一种轻量级的多线程实现,将任务划分成小的子任务,轮流执行。

c上标3下标5怎么算 c上标3下标5算法教程 c上标3下标5怎么算 c上标3下标5算法教程 Apr 03, 2025 pm 10:33 PM

C35 的计算本质上是组合数学,代表从 5 个元素中选择 3 个的组合数,其计算公式为 C53 = 5! / (3! * 2!),可通过循环避免直接计算阶乘以提高效率和避免溢出。另外,理解组合的本质和掌握高效的计算方法对于解决概率统计、密码学、算法设计等领域的许多问题至关重要。

distinct函数用法 distance函数c  用法教程 distinct函数用法 distance函数c 用法教程 Apr 03, 2025 pm 10:27 PM

std::unique 去除容器中的相邻重复元素,并将它们移到末尾,返回指向第一个重复元素的迭代器。std::distance 计算两个迭代器之间的距离,即它们指向的元素个数。这两个函数对于优化代码和提升效率很有用,但也需要注意一些陷阱,例如:std::unique 只处理相邻的重复元素。std::distance 在处理非随机访问迭代器时效率较低。通过掌握这些特性和最佳实践,你可以充分发挥这两个函数的威力。

蛇形命名法在C语言中如何应用? 蛇形命名法在C语言中如何应用? Apr 03, 2025 pm 01:03 PM

C语言中蛇形命名法是一种编码风格约定,使用下划线连接多个单词构成变量名或函数名,以增强可读性。尽管它不会影响编译和运行,但冗长的命名、IDE支持问题和历史包袱需要考虑。

C  中releasesemaphore的用法 C 中releasesemaphore的用法 Apr 04, 2025 am 07:54 AM

C 中 release_semaphore 函数用于释放已获得的信号量,以便其他线程或进程访问共享资源。它将信号量计数增加 1,允许阻塞的线程继续执行。

Dev-C    版的问题 Dev-C 版的问题 Apr 03, 2025 pm 07:33 PM

Dev-C 4.9.9.2编译错误及解决方案在Windows11系统使用Dev-C 4.9.9.2编译程序时,编译器记录窗格可能会显示以下错误信息:gcc.exe:internalerror:aborted(programcollect2)pleasesubmitafullbugreport.seeforinstructions.尽管最终显示“编译成功”,但实际程序无法运行,并弹出“原始码档案无法编译”错误提示。这通常是因为链接器collect

C#与C:历史,进化和未来前景 C#与C:历史,进化和未来前景 Apr 19, 2025 am 12:07 AM

C#和C 的历史与演变各有特色,未来前景也不同。1.C 由BjarneStroustrup在1983年发明,旨在将面向对象编程引入C语言,其演变历程包括多次标准化,如C 11引入auto关键字和lambda表达式,C 20引入概念和协程,未来将专注于性能和系统级编程。2.C#由微软在2000年发布,结合C 和Java的优点,其演变注重简洁性和生产力,如C#2.0引入泛型,C#5.0引入异步编程,未来将专注于开发者的生产力和云计算。

See all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