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周边 > 人工智能 > 从RLHF到DPO再到TDPO,大模型对齐算法已经是「token-level」

从RLHF到DPO再到TDPO,大模型对齐算法已经是「token-level」

王林
发布: 2024-06-24 15:04:43
原创
645 人浏览过
从RLHF到DPO再到TDPO,大模型对齐算法已经是「token-level」
AIxiv专栏是本站发布学术、技术内容的栏目。过去数年,本站AIxiv专栏接收报道了2000多篇内容,覆盖全球各大高校与企业的顶级实验室,有效促进了学术交流与传播。如果您有优秀的工作想要分享,欢迎投稿或者联系报道。投稿邮箱:liyazhou@jiqizhixin.com;zhaoyunfeng@jiqizhixin.com

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过程中,对大语言模型(LLM)的控制与指导始终是核心挑战之一,旨在确保这些模型既强大又安全地服务于人类社会。早期的努力集中于通过人类反馈的强化学习方法(RLHF)来管理这些模型,成效显着,标志着向更加人性化 AI 迈出的关键一步。

尽管 RLHF 取得了巨大成功,但是在训练过程中 RLHF 非常消耗资源。因此,近段时间学者们在 RLHF 奠定的坚实基础上,继续探索更为简单且高效的策略优化路径,催生了直接偏好优化(DPO)的诞生。 DPO 通过数学推理得到奖励函数与最优策略之间的直接映射,消除了奖励模型的训练过程,直接在偏好数据上优化策略模型,实现了从「反馈到策略」的直观飞跃。这不仅减少了复杂度,还增强了算法的稳健性,迅速成为业界的新宠。

然而,DPO 主要关注在逆 KL 散度约束下的策略优化。由于逆 KL 散度的 mode-seeking 特性,DPO 在提升对齐性能方面表现出色,但是这一特性也倾向于在生成过程中减少多样性,可能限制模型的能力。另一方面,尽管 DPO 从句子级的角度控制 KL 散度,模型的生成过程本质上是逐个 token 进行的。从句子级控制 KL 散度直观上表明 DPO 在细粒度控制上存在限制,对 KL 散度的调节能力较弱,可能是 DPO 训练过程中 LLM 的生成多样性迅速下降的关键因素之一。

为此,来自中科院和伦敦大学学院的汪军与张海峰团队提出了一种从 token-level 角度建模的大模型对齐算法:TDPO。

从RLHF到DPO再到TDPO,大模型对齐算法已经是「token-level」

  • 论文标题:Token-level Direct Preference Optimization

  • 论文地址:https://arxiv.org/abs/2404.11999

  • 代码地址:https://github.com/Vance0124 /Token-level-Direct-Preference-Optimization

为了应对模型生成多样性显着下降的问题,TDPO 从token-level 的角度重新定义了整个对齐流程的目标函数,并通过将Bradley-Terry 模型转换为优势函数的形式,使得整个对齐流程能最终从Token-level 层面进行分析和优化。相比于DPO 而言,TDPO 的主要贡献如下:

  • Token-level 的建模方式:TDPO 从Token-level 的角度对问题进行了建模,对RLHF 进行了更精细的分析;

  • 细粒度KL 散度约束:在每个token 处从理论上引入了前向KL 散度约束,使方法能够更好地约束模型优化;

  • 性能优势明显:相比于DPO 而言,TDPO 能够实现更好的对齐性能和生成多样性的帕累托前沿。

DPO 与 TDPO 的主要区别如下图所示:

从RLHF到DPO再到TDPO,大模型对齐算法已经是「token-level」

                            图 1:DPO 的对齐优化方式。 DPO 从 sentence-level 的角度进行建模

从RLHF到DPO再到TDPO,大模型对齐算法已经是「token-level」

图 2:TDPO 的对齐优化方式。 TDPO 从token-level 的角度进行建模,并在每个token 处引入了额外的前向KL 散度约束,如图中红色部分所示,控制模型偏移程度的同时,充当了模型对齐的baseline

下面介绍两者方法的具体推导过程。

背景:直接偏好优化(DPO)

DPO 通过数学推导,得到了奖励函数与最优策略之间的直接映射,消除了RLHF 过程中的奖励建模阶段:

从RLHF到DPO再到TDPO,大模型对齐算法已经是「token-level」

将公式(1) 代入Bradley-Terry (BT) 偏好模型中,得到直接策略优化(DPO)损失函数:

从RLHF到DPO再到TDPO,大模型对齐算法已经是「token-level」

其中从RLHF到DPO再到TDPO,大模型对齐算法已经是「token-level」是由来自偏好数据集 D 的 prompt、获胜响应和失败响应构成的偏好对。

TDPO

符号标注

为了建模语言模型顺序的、自回归的生成过程,TDPO 将生成回复表示成 T 个 token 组成的形式 从RLHF到DPO再到TDPO,大模型对齐算法已经是「token-level」,其中从RLHF到DPO再到TDPO,大模型对齐算法已经是「token-level」从RLHF到DPO再到TDPO,大模型对齐算法已经是「token-level」表示字母表(词汇表)。

当将文本生成建模为马尔可夫决策过程时,状态 state 定义为 prompt 和到当前 step 为止已生成的 token 的组合,表示为从RLHF到DPO再到TDPO,大模型对齐算法已经是「token-level」,而动作 action 则对应于下一个生成的 token,表示为从RLHF到DPO再到TDPO,大模型对齐算法已经是「token-level」,token 级奖励定义为从RLHF到DPO再到TDPO,大模型对齐算法已经是「token-level」

基于以上提供的定义,TDPO 为策略从RLHF到DPO再到TDPO,大模型对齐算法已经是「token-level」建立了状态 - 动作函数从RLHF到DPO再到TDPO,大模型对齐算法已经是「token-level」、状态值函数从RLHF到DPO再到TDPO,大模型对齐算法已经是「token-level」和优势函数从RLHF到DPO再到TDPO,大模型对齐算法已经是「token-level」

从RLHF到DPO再到TDPO,大模型对齐算法已经是「token-level」

其中,从RLHF到DPO再到TDPO,大模型对齐算法已经是「token-level」表示折扣因子。

Token-level 角度的人类反馈强化学习

TDPO 理论上修改了 RLHF 的奖励建模阶段和 RL 微调阶段,将它们扩展为了从 token-level 角度考虑的优化目标。

对于奖励建模阶段, TDPO 建立了 Bradley-Terry 模型和优势函数之间的相关性:

从RLHF到DPO再到TDPO,大模型对齐算法已经是「token-level」

对于 RL 微调阶段,TDPO 定义了以下目标函数:

从RLHF到DPO再到TDPO,大模型对齐算法已经是「token-level」

推导

从目标 (4) 出发,TDPO 在每个 token 上推导了最优策略从RLHF到DPO再到TDPO,大模型对齐算法已经是「token-level」和状态 - 动作函数从RLHF到DPO再到TDPO,大模型对齐算法已经是「token-level」之间的映射关系:

从RLHF到DPO再到TDPO,大模型对齐算法已经是「token-level」

其中,从RLHF到DPO再到TDPO,大模型对齐算法已经是「token-level」表示配分函数。

将方程 (5) 代入方程 (3),我们得到:

从RLHF到DPO再到TDPO,大模型对齐算法已经是「token-level」

其中,从RLHF到DPO再到TDPO,大模型对齐算法已经是「token-level」表示策略模型从RLHF到DPO再到TDPO,大模型对齐算法已经是「token-level」和参考模型从RLHF到DPO再到TDPO,大模型对齐算法已经是「token-level」表示的隐式奖励函数差异,表示为

从RLHF到DPO再到TDPO,大模型对齐算法已经是「token-level」

从RLHF到DPO再到TDPO,大模型对齐算法已经是「token-level」则表示从RLHF到DPO再到TDPO,大模型对齐算法已经是「token-level」从RLHF到DPO再到TDPO,大模型对齐算法已经是「token-level」的序列级前向 KL 散度差异,按从RLHF到DPO再到TDPO,大模型对齐算法已经是「token-level」加权,表示为

从RLHF到DPO再到TDPO,大模型对齐算法已经是「token-level」

基于方程 (8),TDPO 最大似然损失函数可以建模为:

从RLHF到DPO再到TDPO,大模型对齐算法已经是「token-level」

考虑到在实际中,从RLHF到DPO再到TDPO,大模型对齐算法已经是「token-level」损失倾向于增加从RLHF到DPO再到TDPO,大模型对齐算法已经是「token-level」,放大从RLHF到DPO再到TDPO,大模型对齐算法已经是「token-level」从RLHF到DPO再到TDPO,大模型对齐算法已经是「token-level」之间的差异,TDPO 提出修改方程 (9) 为:

从RLHF到DPO再到TDPO,大模型对齐算法已经是「token-level」

其中从RLHF到DPO再到TDPO,大模型对齐算法已经是「token-level」是一个超参数,而

从RLHF到DPO再到TDPO,大模型对齐算法已经是「token-level」

这里,从RLHF到DPO再到TDPO,大模型对齐算法已经是「token-level」表示停止梯度传播运算符。

我们将 TDPO 和 DPO 的损失函数总结如下:

从RLHF到DPO再到TDPO,大模型对齐算法已经是「token-level」

由此可见,TDPO 在每个 token 处引入了这种前向 KL 散度控制,使得在优化过程中能够更好地控制 KL 的变化,而不影响对齐性能,从而实现了更优的帕累托前沿。

实验设置

TDPO 在 IMDb,Anthropic/hh-rlhf、MT-Bench 上个数据集上进行了实验。

IMDb

在 IMDb 数据集上,该团队采用了 GPT-2 作为基模型,然后用 siebert/sentiment-roberta-large-english 作为奖励模型评估策略模型输出,实验结果如图 3 所示。

从RLHF到DPO再到TDPO,大模型对齐算法已经是「token-level」

从图 3 (a) 中可以看出,TDPO (TDPO1,TDPO2) 能够达到比 DPO 更好的 reward-KL 的帕累托前沿,而从图 3 (b)-(d) 则可以看出,TDPO 在 KL 散度控制方面表现极为出色,远远优于 DPO 算法的 KL 散度控制能力。

Anthropic HH

而在 Anthropic/hh-rlhf 数据集上,该团队采用了 Pythia 2.8B 作为基模型,采用两种方式评估模型生成的好坏:1)使用已有的指标;2)使用 GPT-4 评测。

对于第一种评估方式,该团队评测了不同算法训练的模型在对齐性能 (Accuracy) 和生成多样性 (Entropy) 上的权衡,如表 1 所示。

从RLHF到DPO再到TDPO,大模型对齐算法已经是「token-level」

可以看到 TDPO 算法不仅在对齐性能 (Accuracy) 上优于 DPO 和 f-DPO,在生成多样性 (Entropy) 上也占据优势,在这两个大模型生成回复的关键指标上达到了更好的权衡。

而对于第二种评估方式,该团队评测了不同算法训练的模型和人类偏好的吻合度,与数据集中的获胜响应作对比,如图 4 所示。

从RLHF到DPO再到TDPO,大模型对齐算法已经是「token-level」

DPO、TDPO1 和 TDPO2 算法在温度系数为 0.75 的情况下均能够达到对获胜响应的胜率高于 50%,较好地符合人类偏好。

MT-Bench

在论文中的最后一个实验上,该团队采用了在 Anthropic HH 数据集上训练好的 Pythia 2.8B 模型直接用于 MT-Bench 数据集评测,结果如图 5 所示。

从RLHF到DPO再到TDPO,大模型对齐算法已经是「token-level」

在 MT-Bench 上,TDPO 能够达到比其他算法更高的获胜概率,这充分说明了 TDPO 算法训练的模型生成的响应的质量更高。

此外,有相关研究对 DPO、TDPO、SimPO 算法进行了对比,可参考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51021172/answer/3513696851

基于 eurus 提供的 eval 脚本,评测了基模型 qwen-4b、mistral-0.1、deepseek-math-base 基于不同的对齐算法 DPO、TDPO、SimPO 微调训练得到的性能,以下是实验的实验结果:

从RLHF到DPO再到TDPO,大模型对齐算法已经是「token-level」

                          表格 2:DPO,TDPO,SimPO 算法性能对比

了解更多结果,请参考原论文。

以上是从RLHF到DPO再到TDPO,大模型对齐算法已经是「token-level」的详细内容。更多信息请关注PHP中文网其他相关文章!

相关标签:
来源:jiqizhixin.com
本站声明
本文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您发现有涉嫌抄袭侵权的内容,请联系admin@php.cn
最新问题
热门教程
更多>
最新下载
更多>
网站特效
网站源码
网站素材
前端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