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智能手机的变化主要可以分两类:「功能」和「形态」。
功能方面无需多讲,毕竟现在稍微有点软件研发能力的品牌,都已经将 AI 定位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有的品牌甚至「从此不再造手机」,一心一意钻研「AI 设备」。
至于硬件上的变化就更不用说了,必然是折叠屏。随着折叠屏工艺的成熟,越来越多手机品牌加入到折叠屏手机的阵营当中,越来越激烈的行业竞争也让折叠屏手机的价格接连下探,部分「小折叠」的价格也已经来到了同品牌中端机的价位。
不过我们今天要讲的「折叠机」,跟刚才我提到的那些「大小折叠」一点关系都没有。前段时间,小雷在「海鲜市场」里冲浪,想找找有没有什么奇葩手机能买回来给大家看个乐子。突然间,一款非常眼熟的手机用一个低到离谱的价格吸引了小雷的注意。
以下方这张「低清大图」为例,不知道大家能不能认出这台是什么手机吗?
图片来源:京东
没错,它就是金立 V35。
乍一看,金立 V35 确实非常唬人,设计上甚至和华为的折叠屏手机「心有灵犀」,但必须承认的是,金立 V35 和华为的 Pocket 系列一点关系都没有。
图片来源:金立
首先,金立 V35 是一款以按键手机,展开后手机下半部分是一个巨大的,足以暴露年龄的巨大 T9 键盘,实际屏幕只在手机的上半部分,刨掉双层大边框后,屏幕面积只有区区 2.4 英寸。
图片来源:京东
可能有人会说「小雷你之前的文章不是说 Android 系统不适合做实体按键交互吗?」确实,以点击、滑动、拖动为主的现代 Android App 在实体键盘设备上可以说寸步难行。不过这跟金立 V35 其实没什么关系,因为这根本就不是 Android 手机,甚至连轻智能手机或「过时智能手机」都算不上,就是一台彻头彻尾的功能机。
图片来源:京东
至于那「外屏」,其实就是三个指示灯,用来提示电量、短信和未接电话。幸运的是,V35 后面那颗摄像头不是装饰,确实能拍照,只不过小雷翻遍了金立的相关页面,都没能找到这关于这个摄像头的任何介绍。同样没有具体参数的还有 V35 的「大容量电池」,但不管怎么说,V35 总算支持 USB-C 充电了,建议某个坚守 MicroUSB 充电的情怀手机品牌稍微学一学。
图片来源:京东
其实按照原计划,小雷是打算买下这台手机的。毕竟这么有趣的外型,买来和 Pocket 对比整活也不错。但看到其高达 469 元的京东售价,小雷最终还是望而却步,打算看看网友们的评价,「云体验」一下就算了。
但在 V35 的图片评论中,小雷看到了一个「老熟人」:V35 的系统界面,怎么跟我之前写的那几台老人机一模一样?难道金立也开始当「手机中的南极人」了吗?
尽管现在的金立看起来已经成为了「南极人」,但在 20 年前,金立过得其实非常滋润:2004 年,「手机审批制」时代正式结束,手机行业进入「核准制」时代。在大环境的帮助下,以金立、天宇、中兴为代表的第二代中国手机企业成立。
金立创始人刘立荣在 2002 年创建金立,主要以代工手机为主要业务,类似富士康,拥有属于自己的工厂。建厂两年后,手机审批制出台,金立这家工厂在 2005 年顺利拿到了「造机资质」,开始生产自己的手机。
图片来源:金立
不同于其他手机品牌,「营销」、或者说「会做广告」一直是金立的企业标签。在全盛时期,金立不仅重金请来「四大天王」之一的刘德华,还找冯小刚亲自拍摄广告片,然后又花费巨资在央视搞 24 小时洗脑式循环。
在不断的广告轰炸下,「金品质,立天下」这句广告语从刘天王的嘴里传播至国内大大小小每一个角落,堪比脑白金的「今年过年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金立从此一炮而红,手机销量年年暴增,后面更是登上国产第一的宝座,仅次于同年的三星和诺基亚。
当然了,后面的事情我们都知道——取消了有关行业门槛后,国内手机市场迅速洗牌:低价的诺基亚、三星、LG、索尼(当时还叫索尼-爱立信)迅速占领了国内高端手机的市场;Google、Apple、三星和 HTC 打造的智能机时代将刚刚提到的国内、国外品牌杀得片甲不留;小米凭借旗舰配置和超高性价比,以破竹之势重写了国产只能做低端定制机的刻板印象……
图片来源:小米
而金立也在刘立荣的掌舵下,于国产手机市场的一次次洗牌中失去了所有的筹码。再加上一些和手机市场无关的场外因素,金立走向终点,推出「公模手机」或直接出售品牌授权,也是大家意料之中的事情。毕竟对现在的金立来说,手中还值钱的资产就只剩下那个功能机时代和智能手机时代早期打拼下来的「招牌」了。
但这种「开放品牌授权」,允许其他品牌贴牌的做法,很显然不是长久之计。
将品牌开放给其他厂商来生产产品,虽然短期内可以带来一定的经济收益,但从长远来看,这种做法显然弊大于利。抛开品牌价值稀释不谈,开放授权会让品牌整体形象变得模糊,消费者的信任度下降。品牌声誉也会因此受损,特别是当授权产品出现质量问题时,消费者往往会将责任归咎于品牌方,导致品牌声誉难以修复。
依赖品牌授权获取短期收益,还会导致品牌自身的创新和研发被忽视,削弱品牌的核心竞争力。长此以往,品牌在市场上的地位会逐渐下降,难以再赢得消费者的认可。
除此之外,品牌开放后,品牌方对产品的控制权减弱,难以保证所有产品都符合品牌的质量标准和设计理念。这种失控不仅会影响产品质量,还可能使品牌形象与初衷背道而驰。品牌一旦长期依赖授权模式,再想重新建立品牌独立性,也将变得异常困难。
再说了,贴牌的不确定性始终要高于自有品牌,王老吉和加多宝、华彬和奥地利 RedBull 例子告诉我们,贴牌赚来的口碑最终都归于原品牌。为了避免「为他人打拼」的情况再次出现,几乎所有贴牌品牌都不会用心经营这些买来的「品牌」。而这么做的最终结局,自然是做出来的手机「得过且过」,消费者「爱理不理」了。
图片来源:金立
以金立为例,在推出「小折叠」之前,金立确实也推出过不少 Android 手机,比如金立 F1 Plus 和金立 F3 Pro。只不过这两款手机,一款看起来像对 iPhone 的拙劣模仿,另一款看起来也像对 iPhone 的拙劣模仿。
其实除金立外,不少曾在国内手机市场红极一时,但在 2018 年前后被手机巨头「淘汰」的品牌都选择了贴牌这个「榨取品牌剩余价值」的经营方式,比如小辣椒、酷比、朵唯,以及大家可能相对更熟悉的 NOKIA。
由于 Windows Phone 计划表现过于惨淡,微软将诺基亚移动设备服务部门「敲骨吸髓」后,在 2016 年将诺基亚(诺基亚移动设备)的智能手机业务卖给了 HMD Global——富士康的合作企业。简单来说就是 HMD 做设计,富士康负责制造,最后再打上 NOKIA 的商标来销售。
而在国内市场,手机贴牌的现象则更为普遍。可能有人认为现在国内 Android 手机市场很「卷」,殊不知现在国内 Android 市场已经是品牌经历腥风血雨后难得的市场平静期。在 2011-2014 这个功能手机到智能手机的转折时期,无数国内手机品牌在 Android 市场贴身肉搏,不同于传统线下手机品牌的互联网手机品牌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市场中。大可乐、大黄蜂、小辣椒、IUNI 等老玩家耳熟能详的品牌就诞生于那个时代。
当然这些品牌的结局我们也都在清楚不过了,毕竟现在看来,大可乐、小辣椒,以及今天的主角金立手机,也只不过是代工厂填补低端手机市场空间过程中,微不足道的「牺牲品」而已。
雷科技送书了!
金立集团前副总裁俞雷力作《手机生死局》(签名版)免费送,先到先得。
这本小说复现了2015到2018年手机江湖的光辉岁月,金立这一昔日头部品牌,从第一到二线到逆袭再到戛然而止,沉浮历程让人唏嘘。
书中有大量关于手机品牌营销、公关与经营的实战复盘,“广告公关化,公关广告化”的营销理念已被许多品牌验证。
本书,适合数码用户、科技行业人士、营销从业者以及职场人士阅读。
作为关注AI硬件特别是手机数码行业的新媒体,雷科技有幸参与了其中记录的许多发布会报道、新品体验评测、技术解析科普以及行业观察输出。
未来的路还很长,我们将继续关注AI硬科技,记录更激动人心的AI产业时代,服务好千万订阅粉丝。
看下图,在公号后台回复关键词即可参与抽奖!
以上是金立手机复活了!「小折叠」撞脸华为,谁买?的详细内容。更多信息请关注PHP中文网其他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