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尝试使用 Python 解释器时,注意到一个关于 '是'运算符。具体来说,“is”在函数内求值时返回 True,但在函数外部求值时返回 False:
>>> def func(): ... a = 1000 ... b = 1000 ... return a is b ... >>> a = 1000 >>> b = 1000 >>> a is b, func() (False, True)
由于“is”计算对象的“id”,这意味着在“func”函数内, 'a' 和 'b' 指的是同一个 int 实例。然而,在函数之外,它们引用不同的对象。为什么会这样?
Python 参考手册提供了深刻的说明:
“块是作为一个单元执行的一段 Python 程序文本” 。以交互方式键入的每个命令都是一个块。”
在一个函数中,存在一个代码块,仅包含一个数字对象1000. 因此,“id(a)”和“id(b)”返回相同的值,从而得到 True 计算。
在函数之外,我们有两个单独的代码对象,每个对象都有其对象为 1000。因此,'id(a)' 和 'id(b)' 不同,导致错误评估。
这个怪癖并不专属于整数。例如,使用浮点文字可以观察到类似的结果。请记住,通常不鼓励比较对象的身份(使用“is”);相反,应该使用相等运算符('==')。
为了获得更清晰的理解,我们可以深入研究这两种情况的代码对象:
在 'func' 函数中:
>>> print(dis.code_info(func)) ... Constants: 0: None 1: 1000
我们有一个1000 的 'int' 实例被分配给 'a' 和 'b'。
在 'func' 函数之外:
>>> com1 = compile("a=1000", filename="", mode="single") >>> com2 = compile("b=1000", filename="", mode="single") >>> id(com1.co_consts[0]) == id(com2.co_consts[0]) False
我们看到每个代码对象都有其实例 1000,导致 False评估。
以上是为什么'is”运算符对于 Python 中函数内部和外部的非缓存整数的行为不同?的详细内容。更多信息请关注PHP中文网其他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