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和函数行为:解决未定义的函数行为
在编程领域,实现最佳性能通常需要权衡。其中一种妥协是由于编译器优化而可能出现不可预见的函数行为。为了说明这种现象,让我们深入研究涉及以下函数的特定场景:
inline u64 Swap_64(u64 x) { u64 tmp; (*(u32*)&tmp) = Swap_32(*(((u32*)&x)+1)); (*(((u32*)&tmp)+1)) = Swap_32(*(u32*)&x); return tmp; }
最初,此函数在生产代码中毫不费力地运行。然而,在启用高优化级别后,它莫名其妙地停止运行。编译器的激进优化无意中消除了对临时变量 tmp 的所有赋值,导致该函数基本上无用。
深入研究此行为背后的原因,罪魁祸首在于违反了严格的别名规则。这些规则禁止通过不同类型的指针访问对象。在这种情况下,代码通过 u64 和 u32 指针操作 x,编译器认为可以安全地优化掉这种违规行为。
生成的代码调用未定义的行为,这意味着编译器可以自由地以任何不可预测的方式运行方式。结果,预期的函数行为受到损害,导致观察到的失败。
为了缓解此问题并确保跨优化级别的函数性能一致,必须遵守严格的别名规则。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是通过联合进行类型双关,这是一种允许通过多种类型访问对象同时保持编译器合规性的技术。
在给定函数的上下文中,使用联合来实现这种类型双关将涉及以下代码:
typedef union { uint32_t u32; uint16_t u16[2]; } U32; uint32_t Swap_64(uint32_t arg) { U32 in; uint16_t lo; uint16_t hi; in.u32 = arg; hi = in.u16[0]; lo = in.u16[1]; in.u16[0] = lo; in.u16[1] = hi; return in.u32; }
通过遵守严格的别名规则,此修订后的代码确保即使在积极的编译器优化下也能保留预期的函数行为。
以上是编译器优化如何导致未定义的函数行为,以及如何避免这种情况?的详细内容。更多信息请关注PHP中文网其他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