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sql select查询的工作原理
我并非专业DBA,但作为B/S架构的开发人员,总是离不开数据库。一般开发员只会应用SQL的四条经典语句:select,insert,delete,update。但是我从来没有研究过它们的工作原理,这篇我想说一说select在数据库中的工作原理。
B/S架构中最经典的话题无非于三层架构,可以大概分为数据层,业务逻辑层和表示层,而数据层的作用一般都是和数据库交互,例如查询记录。我们经常是写好查询SQL,然后调用程序执行SQL。但是它内部的工作流程是怎样的呢?先做哪一步,然后做哪一步等,我想还有大部分朋友和我一样都不一定清楚。
第一步:应用程序把查询SQL语句发给服务器端执行
我们在数据层执行SQL语句时,应用程序会连接到相应的数据库服务器,把SQL语句发送给服务器处理。
第二步:服务器解析请求的SQL语句
1.SQL计划缓存,经常用查询分析器的朋友大概都知道这样一个事实,往往一个查询语句在第一次运行的时候需要执行特别长的时间,但是如果你马上或者在一定时间内运行同样的语句,会在很短的时间内返回查询结果。
原因:
服务器在接收到查询请求后,并不会马上去数据库查询,而是在数据库中的计划缓存中找是否有相对应的执行计划,如果存在,就直接调用已经编译好的执行计划,节省了执行计划的编译时间。
如果所查询的行已经存在于数据缓冲存储区中,就不用查询物理文件了,而是从缓存中取数据,这样从内存中取数据就会比从硬盘上读取数据快很多,提高了查询效率.数据缓冲存储区会在后面提到。
2.如果在SQL计划缓存中没有对应的执行计划,服务器首先会对用户请求的SQL语句进行语法效验,如果有语法错误,服务器会结束查询操作,并用返回相应的错误信息给调用它的应用程序。
注意:此时返回的错误信息中,只会包含基本的语法错误信息,例如select写成selec等,错误信息中如果包含一列表中本没有的列,此时服务器是不会检查出来的,因为只是语法验证,语义是否正确放在下一步进行。
3.语法符合后,就开始验证它的语义是否正确,例如,表名,列名,存储过程等等数据库对象是否真正存在,如果发现有不存在的,就会报错给应用程序,同时结束查询。
4.接下来就是获得对象的解析锁,我们在查询一个表时,首先服务器会对这个对象加锁,这是为了保证数据的统一性,如果不加锁,此时有数据插入,但因为没有加锁的原因,查询已经将这条记录读入,而有的插入会因为事务的失败会回滚,就会形成脏读的现象。
5.接下来就是对数据库用户权限的验证,SQL语句语法,语义都正确,此时并不一定能够得到查询结果,如果数据库用户没有相应的访问权限,服务器会报出权限不足的错误给应用程序,在稍大的项目中,往往一个项目里面会包含好几个数据库连接串,这些数据库用户具有不同的权限,有的是只读权限,有的是只写权限,有的是可读可写,根据不同的操作选取不同的用户来执行,稍微不注意,无论你的SQL语句写的多么完善,完美无缺都没用。
6.解析的最后一步,就是确定最终的执行计划。当语法,语义,权限都验证后,服务器并不会马上给你返回结果,而是会针对你的SQL进行优化,选择不同的查询算法以最高效的形式返回给应用程序。例如在做表联合查询时,服务器会根据开销成本来最终决定采用hashjoin,mergejoin,还是loopjoin,采用哪一个索引会更高效等等,不过它的自动化优化是有限的,要想写出高效的查询SQL还是要优化自己的SQL查询语句。
当确定好执行计划后,就会把这个执行计划保存到SQL计划缓存中,下次在有相同的执行请求时,就直接从计划缓存中取,避免重新编译执行计划。
第三步:语句执行
服务器对SQL语句解析完成后,服务器才会知道这条语句到底代表了什么意思,接下来才会真正的执行SQL语句。
这时分两种情况:
如果查询语句所包含的数据行已经读取到数据缓冲存储区的话,服务器会直接从数据缓冲存储区中读取数据返回给应用程序,避免了从物理文件中读取,提高查询速度。
如果数据行没有在数据缓冲存储区中,则会从物理文件中读取记录返回给应用程序,同时把数据行写入数据缓冲存储区中,供下次使用。
说明:SQL缓存分好几种,这里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搜索一下,有时因为缓存的存在,使得我们很难马上看出优化的结果,因为第二次执行因为有缓存的存在,会特别快速,所以一般都是先消除缓存,然后比较优化前后的性能表现,这里有几个常用的方法:
DBCCDROPCLEANBUFFERS
从缓冲池中删除所有清除缓冲区。
DBCCFREEPROCCACHE
从过程缓存中删除所有元素。
DBCCFREESYSTEMCACHE
从所有缓存中释放所有未使用的缓存条目。SQLServer2005数据库引擎会事先在后台清理未使用的缓存条目,以使内存可用于当前条目。但是,可以使用此命令从所有缓存中手动删除未使用的条目。
这只能基本消除SQL缓存的影响,目前好像没有完全消除缓存的方案,如果大家有,请指教。
结论:只有知道了服务执行应用程序提交的SQL的操作流程才能很好的调试我们的应用程序。
确保SQL语法正确;
确保SQL语义上的正确性,即对象是否存在;
数据库用户是否具有相应的访问权限。

热AI工具

Undresser.AI Undress
人工智能驱动的应用程序,用于创建逼真的裸体照片

AI Clothes Remover
用于从照片中去除衣服的在线人工智能工具。

Undress AI Tool
免费脱衣服图片

Clothoff.io
AI脱衣机

AI Hentai Generator
免费生成ai无尽的。

热门文章

热工具

记事本++7.3.1
好用且免费的代码编辑器

SublimeText3汉化版
中文版,非常好用

禅工作室 13.0.1
功能强大的PHP集成开发环境

Dreamweaver CS6
视觉化网页开发工具

SublimeText3 Mac版
神级代码编辑软件(SublimeText3)

热门话题

在 SQL Server 中使用 SQL 语句创建表的方法:打开 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 并连接到数据库服务器。选择要创建表的数据库。输入 CREATE TABLE 语句,指定表名、列名、数据类型和约束。单击执行按钮创建表。

本文介绍了一种使用 SQL 语句连接三个表的详细教程,指导读者逐步了解如何有效地关联不同表中的数据。通过示例和详细的语法讲解,本文将帮助您掌握 SQL 中表的连接技术,从而能够高效地从数据库中检索关联信息。

MySQL是一个开源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1)创建数据库和表:使用CREATEDATABASE和CREATETABLE命令。2)基本操作:INSERT、UPDATE、DELETE和SELECT。3)高级操作:JOIN、子查询和事务处理。4)调试技巧:检查语法、数据类型和权限。5)优化建议:使用索引、避免SELECT*和使用事务。

不同数据库系统添加列的语法为:mysql:alter table table_name add column_name data_type; postgresql:alter table table_name添加column_name data_type; oracle; oracle:alter table table_name add(column_name data_type)

判断 SQL 注入的方法包括:检测可疑输入、查看原始 SQL 语句、使用检测工具、查看数据库日志和进行渗透测试。检测到注入后,采取措施修补漏洞、验证补丁、定期监控、提高开发人员意识。

直接从数据库中恢复被删除的行通常是不可能的,除非有备份或事务回滚机制。关键点:事务回滚:在事务未提交前执行ROLLBACK可恢复数据。备份:定期备份数据库可用于快速恢复数据。数据库快照:可创建数据库只读副本,在数据误删后恢复数据。慎用DELETE语句:仔细检查条件,避免误删数据。使用WHERE子句:明确指定要删除的数据。使用测试环境:在执行DELETE操作前进行测试。

在SQL图形化工具中添加列:选择要添加列的表。右键单击并选择“Alter Table”或类似选项。定义新列的属性(名称、数据类型、长度、是否为空)。指定新列的默认值(如果适用)。选择适当的数据类型以避免数据错误。使用有意义的列名。考虑对大表执行添加列操作时的性能影响。在操作前始终备份数据库,以防止数据丢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