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代码引发的思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
|
这段代码需要我们思考的是第三行会在控制台输出什么?第四行对laterDeclaredFunction()的调用能否成功呢?
答案是酱紫的:
我们都有一个共识是js语言执行顺序是自上而下的,那么已经在第一行声明了定义了变量laterDeclaredVar,在第三行却打印出undefined呢?为什么laterDeclaredFunction是在第七行声明的,第四行的调用却能成功呢? 为什么会是这样呢?
这一切都和变量对象有关!!
先回到执行上下文生命周期部分温习一下。
....温习完毕!
什么是变量对象?
我们在写程序的时候会定义很多变量和函数,而上面的问题的本质实际是对于解释器来说,是如何以及从哪里找到这些变量和函数的?
变量对象是与执行上下文对应的概念,定义着执行上下文下的所有变量、函数以及当前执行上下文函数的参数列表。也就是说变量对象定义着一个函数内定义的参数列表、内部变量和内部函数。
数据结构上来说,它是这样的:
变量对象的创建过程?
以下面代码作为例子来看outerFun() 变量对象的创建过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
|
它的变量对象创建过程是这样的:
变量对象是在函数被调用,但是函数尚未执行的时刻被创建的,这个创建变量对象的过程实际就是函数内数据(函数参数、内部变量、内部函数)初始化的过程。
什么是活动对象?
未进入执行阶段之前,变量对象中的属性都不能访问!但是进入执行阶段之后,变量对象转变为了活动对象,里面的属性都能被访问了,然后开始进行执行阶段的操作。所以活动对象实际就是变量对象在真正执行时的另一种形式。
全局变量对象
我们上面说的都是函数上下文中的变量对象,是根据执行上下文中的数据(参数、变量、函数)确定其内容的,全局上下文中的变量对象则有所不同。以浏览器为例,全局变量对象是window对象,全局上下文在执行前的初始化阶段,全局变量、函数都是被挂载倒window上的。
至此,用变量对象的知识去解释文章开头代码的执行结果,就已经打通了任督二脉。这里不再做具体分析。
同样至此,执行上下文生命周期中的变量对象和活动对象部分梳理完毕,接下来的事情接下来再说!
以上是Javascript变量对象和活动对象的图文详解的详细内容。更多信息请关注PHP中文网其他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