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node.js要引入buffer?浅析缓冲区buffer
本篇文章带大家了解一下node.js中的缓冲区buffer,介绍一下为什么node.js中要引入buffer、node服务器在什么场景需要缓冲等等。
为什么node.js中要引入buffer
buffer的英文释义
buffer在英文中是缓冲,缓存的意思,从这个意思中可以初步获悉引入buffer是为了在node服务器上面做缓冲的。【推荐学习:《nodejs 教程》】
node服务器在什么场景需要缓冲
既然node是用于服务器,那就需要应对网络请求(net,http),操作文件系统(fs,readline),处理图片,文件的上传与下载等场景。node选中了js,同时需要V8引擎来执行js,强大的V8引擎难道不能胜任了吗?
V8的限制
为什么V8会有限制呢?V8的诞生是用于chrome浏览器的,浏览器用于呈现网页;对于网页的展示,V8设计时在64位操作系统下使用内存约为1.4G,32操作系统下约为0.7G内存,这样的内存大小对于网页的展示是足够的,但是对于服务器端的使用就会捉襟见肘。
node底层C++来分配内存
既然V8限制了内存的使用,node底层使用C++来分配内存,确实可以获取到更大的内存,但是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同理分配的内存有大小,就会有被占满,阻塞,继而服务缓慢,甚至崩溃。
缓冲区buffer怎么处理上述场景的问题
火星移民
想象这个场景,需要将地球(C盘)上10亿生物(英文字符,汉字,阿拉伯文字等)转移到火星(D盘),我们在地球和火星之间建立了可容纳1千万生物的空间站(内存);如果10亿生物同时进入空间站,将是一场灾难(崩溃);地球的航天飞船(缓冲区buffer)有1000个位置(字节)来运载生物到空间站;然后去火星的航天飞船(缓存区buffer)有1000个位置(字节),再运载生物到火星。
概念提取
-
Buffer:
用于表示固定长度的字节序列,好比:固定1000个位置的飞船 -
UTF-8:
是一种变长的编码方式。它可以使用1~4个字节表示一个符号,根据不同的符号而变化字节长度。好比:飞船会规定英文生物占用1个位置,汉字生物占用2个或者3个,4个位置
原文地址:https://juejin.cn/post/6991495867219836936
作者:LE
更多编程相关知识,请访问:编程入门!!
以上是为什么node.js要引入buffer?浅析缓冲区buffer的详细内容。更多信息请关注PHP中文网其他相关文章!

热AI工具

Undresser.AI Undress
人工智能驱动的应用程序,用于创建逼真的裸体照片

AI Clothes Remover
用于从照片中去除衣服的在线人工智能工具。

Undress AI Tool
免费脱衣服图片

Clothoff.io
AI脱衣机

AI Hentai Generator
免费生成ai无尽的。

热门文章

热工具

记事本++7.3.1
好用且免费的代码编辑器

SublimeText3汉化版
中文版,非常好用

禅工作室 13.0.1
功能强大的PHP集成开发环境

Dreamweaver CS6
视觉化网页开发工具

SublimeText3 Mac版
神级代码编辑软件(SublimeText3)

作用是:给工程师们反馈使用信息与记录便于分析问题(开发时使用的);由于用户本身不是经常产生上传日志,所以对用户无用。日志记录缓冲区是小型的、用于短期存储将写入到磁盘上的重做日志的变更向量的临时区域。日志缓冲区对磁盘的一次写入是来自多个事务的一批变更向量。即使如此,日志缓冲区中的变更向量也是接近实时地写入磁盘,当会话发出COMMIT语句时,会实时执行日志缓冲区写操作。

基于无阻塞、事件驱动建立的Node服务,具有内存消耗低的优点,非常适合处理海量的网络请求。在海量请求的前提下,就需要考虑“内存控制”的相关问题了。 1. V8的垃圾回收机制与内存限制 Js由垃圾回收机

Node 19已正式发布,下面本篇文章就来带大家详解了解一下Node.js 19的 6 大特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文件模块是对底层文件操作的封装,例如文件读写/打开关闭/删除添加等等 文件模块最大的特点就是所有的方法都提供的**同步**和**异步**两个版本,具有 sync 后缀的方法都是同步方法,没有的都是异

选择一个Node的Docker镜像看起来像是一件小事,但是镜像的大小和潜在漏洞可能会对你的CI/CD流程和安全造成重大的影响。那我们如何选择一个最好Node.js Docker镜像呢?

node无法用npm命令是因为没有正确配置环境变量,其解决办法是:1、打开“系统属性”;2、找到“环境变量”->“系统变量”,然后编辑环境变量;3、找到nodejs所在的文件夹;4、点击“确定”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