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Koa应用
2 中间件
3 多个中间件的合并
4 路由
5 context对象
6 错误处理机制
7 cookie
8 session
首页 web前端 前端问答 nodejs中的koa是什么

nodejs中的koa是什么

Oct 29, 2021 pm 02:54 PM
nodejs

koa指的是一个类似于Express的基于Node实现的web框架,致力于成为web应用和API开发领域中的一个更小、更富有表现力、更健壮的基石。Koa并没有捆绑任何中间件,而是提供了一套优雅的方法,帮助用户快速而愉快地编写服务端应用程序。

nodejs中的koa是什么

本教程操作环境:windows7系统、nodejs 12.19.0&&koa2.0版、Dell G3电脑。

Koa是一个类似于Express的Web开发框架,创始人也是同一个人。它的主要特点是,使用了ES6的Generator函数,进行了架构的重新设计。也就是说,Koa的原理和内部结构很像Express,但是语法和内部结构进行了升级。

Koa 是一个新的 web 框架,由 Express 幕后的原班人马打造, 致力于成为 web 应用和 API 开发领域中的一个更小、更富有表现力、更健壮的基石。 通过利用 async 函数,Koa 帮你丢弃回调函数,并有力地增强错误处理。 Koa 并没有捆绑任何中间件, 而是提供了一套优雅的方法,帮助您快速而愉快地编写服务端应用程序。

官方faq有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koa不是Express 4.0?“,回答是这样的:”Koa与Express有很大差异,整个设计都是不同的,所以如果将Express 3.0按照这种写法升级到4.0,就意味着重写整个程序。所以,我们觉得创造一个新的库,是更合适的做法。“

1 Koa应用

一个Koa应用就是一个对象,包含了一个middleware数组,这个数组由一组Generator函数组成。这些函数负责对HTTP请求进行各种加工,比如生成缓存、指定代理、请求重定向等等。

var koa = require('koa');
var app = koa();

app.use(function *(){
  this.body = 'Hello World';
});

app.listen(3000);
登录后复制
  • 上面代码中,变量app就是一个Koa应用。它监听3000端口,返回一个内容为Hello World的网页。
  • app.use方法用于向middleware数组添加Generator函数
  • listen方法指定监听端口,并启动当前应用。
    它实际上等同于下面的代码。
var http = require('http');
var koa = require('koa');
var app = koa();
http.createServer(app.callback()).listen(3000);
登录后复制

2 中间件

Koa的中间件很像Express的中间件,也是对HTTP请求进行处理的函数,但是必须是一个Generator函数
而且,Koa的中间件是一个级联式(Cascading)的结构,也就是说,属于是层层调用,第一个中间件调用第二个中间件第二个调用第三个,以此类推。上游的中间件必须等到下游的中间件返回结果,才会继续执行,这点很像递归。
中间件通过当前应用的use方法注册。

app.use(function* (next){
  var start = new Date; // (1)
  yield next;  // (2)
  var ms = new Date - start; // (3)
  console.log('%s %s - %s', this.method, this.url, ms); // (4)
});
登录后复制

上面代码中,app.use方法的参数就是中间件,它是一个Generator函数最大的特征就是function命令与参数之间,必须有一个星号。Generator函数的参数next,表示下一个中间件。
Generator函数内部使用yield命令,将程序的执行权转交给下一个中间件,即yield next,要等到下一个中间件返回结果,才会继续往下执行。

  • 上面代码中,Generator函数体内部,第一行赋值语句首先执行,开始计时,
  • 第二行yield语句将执行权交给下一个中间件,当前中间件就暂停执行
  • 等到后面的中间件全部执行完成,执行权就回到原来暂停的地方,继续往下执行,这时才会执行第三行,
  • 计算这个过程一共花了多少时间,第四行将这个时间打印出来。
    下面是一个两个中间件级联的例子。
app.use(function *() {
  this.body = "header\n";
  yield saveResults.call(this);
  this.body += "footer\n";
});

function *saveResults() {
  this.body += "Results Saved!\n";
}
登录后复制

上面代码中,第一个中间件调用第二个中间件saveResults,它们都向this.body写入内容。最后,this.body的输出如下。

header
Results Saved!
footer
登录后复制

只要有一个中间件缺少yield next语句,后面的中间件都不会执行,这一点要引起注意。

app.use(function *(next){
  console.log('>> one');
  yield next;
  console.log(&#39;<< one&#39;);
});

app.use(function *(next){
  console.log(&#39;>> two&#39;);
  this.body = &#39;two&#39;;
  console.log(&#39;<< two&#39;);
});

app.use(function *(next){
  console.log(&#39;>> three&#39;);
  yield next;
  console.log(&#39;<< three&#39;);
});
登录后复制

上面代码中,因为第二个中间件少了yield next语句,第三个中间件并不会执行。
如果想跳过一个中间件,可以直接在该中间件的第一行语句写上return yield next。

app.use(function* (next) {
  if (skip) return yield next;
})
登录后复制

由于Koa要求中间件唯一的参数就是next,导致如果要传入其他参数,必须另外写一个返回Generator函数的函数。

function logger(format) {
  return function *(next){
    var str = format
      .replace(&#39;:method&#39;, this.method)
      .replace(&#39;:url&#39;, this.url);

    console.log(str);

    yield next;
  }
}
app.use(logger(&#39;:method :url&#39;));
登录后复制

上面代码中,真正的中间件是logger函数的返回值,而logger函数是可以接受参数的。

3 多个中间件的合并

由于中间件的参数统一为next(意为下一个中间件),因此可以使用.call(this, next),将多个中间件进行合并。

function *random(next) {
  if (&#39;/random&#39; == this.path) {
    this.body = Math.floor(Math.random()*10);
  } else {
    yield next;
  }
};

function *backwards(next) {
  if (&#39;/backwards&#39; == this.path) {
    this.body = &#39;sdrawkcab&#39;;
  } else {
    yield next;
  }
}

function *pi(next) {
  if (&#39;/pi&#39; == this.path) {
    this.body = String(Math.PI);
  } else {
    yield next;
  }
}

function *all(next) {
  yield random.call(this, backwards.call(this, pi.call(this, next)));
}
app.use(all);
登录后复制

上面代码中,中间件all内部,就是依次调用random、backwards、pi,后一个中间件就是前一个中间件的参数。
Koa内部使用koa-compose模块,进行同样的操作,下面是它的源码。

function compose(middleware){
  return function *(next){
    if (!next) next = noop();

    var i = middleware.length;

    while (i--) {
      next = middleware[i].call(this, next);
    }

    yield *next;
  }
}

function *noop(){}
登录后复制

上面代码中,middleware是中间件数组。前一个中间件的参数是后一个中间件,依次类推。如果最后一个中间件没有next参数,则传入一个空函数。

4 路由

可以通过this.path属性,判断用户请求的路径,从而起到路由作用。

app.use(function* (next) {
  if (this.path === &#39;/&#39;) {
    this.body = &#39;we are at home!&#39;;
  }
})

// 等同于

app.use(function* (next) {
  if (this.path !== &#39;/&#39;) return yield next;
  this.body = &#39;we are at home!&#39;;
})
登录后复制

下面是多路径的例子。

let koa = require(&#39;koa&#39;)

let app = koa()

// normal route
app.use(function* (next) {
  if (this.path !== &#39;/&#39;) {
    return yield next
  }

  this.body = &#39;hello world&#39;
});

// /404 route
app.use(function* (next) {
  if (this.path !== &#39;/404&#39;) {
    return yield next;
  }

  this.body = &#39;page not found&#39;
});

// /500 route
app.use(function* (next) {
  if (this.path !== &#39;/500&#39;) {
    return yield next;
  }

  this.body = &#39;internal server error&#39;
});

app.listen(8080)
登录后复制

上面代码中,每一个中间件负责一个路径,如果路径不符合,就传递给下一个中间件。
复杂的路由需要安装koa-router插件。

var app = require(&#39;koa&#39;)();
var Router = require(&#39;koa-router&#39;);

var myRouter = new Router();

myRouter.get(&#39;/&#39;, function *(next) {
  this.response.body = &#39;Hello World!&#39;;
});

app.use(myRouter.routes());

app.listen(3000);
登录后复制

上面代码对根路径设置路由。
Koa-router实例提供一系列动词方法,即一种HTTP动词对应一种方法。典型的动词方法有以下五种。

  • router.get()
  • router.post()
  • router.put()
  • router.del()
  • router.patch()
    这些动词方法可以接受两个参数,第一个是路径模式,第二个是对应的控制器方法(中间件),定义用户请求该路径时服务器行为。
router.get(&#39;/&#39;, function *(next) {
  this.body = &#39;Hello World!&#39;;
});
登录后复制

上面代码中,router.get方法的第一个参数是根路径,第二个参数是对应的函数方法。
注意,路径匹配的时候,不会把查询字符串考虑在内。比如,/index?param=xyz匹配路径/index。
有些路径模式比较复杂,Koa-router允许为路径模式起别名。
起名时,别名要添加为动词方法的第一个参数,这时动词方法变成接受三个参数。

router.get(&#39;user&#39;, &#39;/users/:id&#39;, function *(next) {
 // ...
});
登录后复制

上面代码中,路径模式\users\:id的名字就是user。路径的名称,可以用来引用对应的具体路径,比如url方法可以根据路径名称,结合给定的参数,生成具体的路径。

router.url(&#39;user&#39;, 3);
// => "/users/3"

router.url(&#39;user&#39;, { id: 3 });
// => "/users/3"
登录后复制

上面代码中,user就是路径模式的名称,对应具体路径/users/:id。url方法的第二个参数3,表示给定id的值是3,因此最后生成的路径是/users/3。
Koa-router允许为路径统一添加前缀。

var router = new Router({
  prefix: &#39;/users&#39;
});

router.get(&#39;/&#39;, ...); // 等同于"/users"
router.get(&#39;/:id&#39;, ...); // 等同于"/users/:id"
登录后复制

路径的参数通过this.params属性获取,该属性返回一个对象,所有路径参数都是该对象的成员。

// 访问 /programming/how-to-node
router.get(&#39;/:category/:title&#39;, function *(next) {
  console.log(this.params);
  // => { category: &#39;programming&#39;, title: &#39;how-to-node&#39; }
});
param方法可以针对命名参数,设置验证条件。

router
  .get(&#39;/users/:user&#39;, function *(next) {
    this.body = this.user;
  })
  .param(&#39;user&#39;, function *(id, next) {
    var users = [ &#39;0号用户&#39;, &#39;1号用户&#39;, &#39;2号用户&#39;];
    this.user = users[id];
    if (!this.user) return this.status = 404;
    yield next;
  })
登录后复制

上面代码中,如果/users/:user的参数user对应的不是有效用户(比如访问/users/3),param方法注册的中间件会查到,就会返回404错误。
redirect方法会将某个路径的请求,重定向到另一个路径,并返回301状态码。

router.redirect(&#39;/login&#39;, &#39;sign-in&#39;);

// 等同于
router.all(&#39;/login&#39;, function *() {
  this.redirect(&#39;/sign-in&#39;);
  this.status = 301;
});
登录后复制

redirect方法的第一个参数是请求来源,第二个参数是目的地,两者都可以用路径模式的别名代替。

5 context对象

  • 中间件当中的this表示上下文对象context,代表一次HTTP请求和回应,即一次访问/回应的所有信息,都可以从上下文对象获得。
  • context对象封装了request和response对象,并且提供了一些辅助方法。每次HTTP请求,就会创建一个新的context对象。
app.use(function *(){
  this; // is the Context
  this.request; // is a koa Request
  this.response; // is a koa Response
});
登录后复制

context对象的很多方法,其实是定义在ctx.request对象或ctx.response对象上面
比如,ctx.typectx.length对应于ctx.response.typectx.response.length,ctx.path和ctx.method对应于ctx.request.path和ctx.request.method。
context对象的全局属性。

  • request:指向Request对象
  • response:指向Response对象
  • req:指向Node的request对象
  • req:指向Node的response对象
  • app:指向App对象
  • state:用于在中间件传递信息。
this.state.user = yield User.find(id);
登录后复制

上面代码中,user属性存放在this.state对象上面,可以被另一个中间件读取。
context对象的全局方法。

  • throw():抛出错误,直接决定了HTTP回应的状态码。
  • assert():如果一个表达式为false,则抛出一个错误。
this.throw(403);
this.throw(&#39;name required&#39;, 400);
this.throw(&#39;something exploded&#39;);

this.throw(400, &#39;name required&#39;);
// 等同于
var err = new Error(&#39;name required&#39;);
err.status = 400;
throw err;
登录后复制

6 错误处理机制

Koa提供内置的错误处理机制,任何中间件抛出的错误都会被捕捉到,引发向客户端返回一个500错误,而不会导致进程停止,因此也就不需要forever这样的模块重启进程。

app.use(function *() {
  throw new Error();
});
登录后复制

上面代码中,中间件内部抛出一个错误,并不会导致Koa应用挂掉。Koa内置的错误处理机制,会捕捉到这个错误。
当然,也可以额外部署自己的错误处理机制。

app.use(function *() {
  try {
    yield saveResults();
  } catch (err) {
    this.throw(400, &#39;数据无效&#39;);
  }
});
登录后复制

上面代码自行部署了try...catch代码块,一旦产生错误,就用this.throw方法抛出。该方法可以将指定的状态码和错误信息,返回给客户端。
对于未捕获错误,可以设置error事件的监听函数。

app.on(&#39;error&#39;, function(err){
  log.error(&#39;server error&#39;, err);
});
登录后复制

error事件的监听函数还可以接受上下文对象,作为第二个参数。

app.on(&#39;error&#39;, function(err, ctx){
  log.error(&#39;server error&#39;, err, ctx);
});
登录后复制

如果一个错误没有被捕获,koa会向客户端返回一个500错误“Internal Server Error”。
this.throw方法用于向客户端抛出一个错误。

this.throw(403);
this.throw(&#39;name required&#39;, 400);
this.throw(400, &#39;name required&#39;);
this.throw(&#39;something exploded&#39;);

this.throw(&#39;name required&#39;, 400)
// 等同于
var err = new Error(&#39;name required&#39;);
err.status = 400;
throw err;
this.throw方法的两个参数,一个是错误码,另一个是报错信息。如果省略状态码,默认是500错误。

this.assert方法用于在中间件之中断言,用法类似于Node的assert模块。

this.assert(this.user, 401, &#39;User not found. Please login!&#39;);
登录后复制

上面代码中,如果this.user属性不存在,会抛出一个401错误。
由于中间件是层级式调用,所以可以把try { yield next }当成第一个中间件。

app.use(function *(next) {
  try {
    yield next;
  } catch (err) {
    this.status = err.status || 500;
    this.body = err.message;
    this.app.emit(&#39;error&#39;, err, this);
  }
});

app.use(function *(next) {
  throw new Error(&#39;some error&#39;);
})
登录后复制

cookie的读取和设置。

this.cookies.get(&#39;view&#39;);
this.cookies.set(&#39;view&#39;, n);
登录后复制

get和set方法都可以接受第三个参数,表示配置参数。其中的signed参数,用于指定cookie是否加密。
如果指定加密的话,必须用app.keys指定加密短语。

app.keys = [&#39;secret1&#39;, &#39;secret2&#39;];
this.cookies.set(&#39;name&#39;, &#39;张三&#39;, { signed: true });
登录后复制

this.cookie的配置对象的属性如下。

  • signed:cookie是否加密。
  • expires:cookie何时过期
  • path:cookie的路径,默认是“/”。
  • domain:cookie的域名。
  • secure:cookie是否只有https请求下才发送。
  • httpOnly:是否只有服务器可以取到cookie,默认为true。

8 session

var session = require(&#39;koa-session&#39;);
var koa = require(&#39;koa&#39;);
var app = koa();
app.keys = [&#39;some secret hurr&#39;];
app.use(session(app));

app.use(function *(){
  var n = this.session.views || 0;
  this.session.views = ++n;
  this.body = n + &#39; views&#39;;
})

app.listen(3000);
console.log(&#39;listening on port 3000&#39;);
登录后复制

【推荐学习:《nodejs 教程》】

以上是nodejs中的koa是什么的详细内容。更多信息请关注PHP中文网其他相关文章!

本站声明
本文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您发现有涉嫌抄袭侵权的内容,请联系admin@php.cn

热AI工具

Undresser.AI Undress

Undresser.AI Undress

人工智能驱动的应用程序,用于创建逼真的裸体照片

AI Clothes Remover

AI Clothes Remover

用于从照片中去除衣服的在线人工智能工具。

Undress AI Tool

Undress AI Tool

免费脱衣服图片

Clothoff.io

Clothoff.io

AI脱衣机

AI Hentai Generator

AI Hentai Generator

免费生成ai无尽的。

热门文章

R.E.P.O.能量晶体解释及其做什么(黄色晶体)
3 周前 By 尊渡假赌尊渡假赌尊渡假赌
R.E.P.O.最佳图形设置
3 周前 By 尊渡假赌尊渡假赌尊渡假赌
R.E.P.O.如果您听不到任何人,如何修复音频
3 周前 By 尊渡假赌尊渡假赌尊渡假赌

热工具

记事本++7.3.1

记事本++7.3.1

好用且免费的代码编辑器

SublimeText3汉化版

SublimeText3汉化版

中文版,非常好用

禅工作室 13.0.1

禅工作室 13.0.1

功能强大的PHP集成开发环境

Dreamweaver CS6

Dreamweaver CS6

视觉化网页开发工具

SublimeText3 Mac版

SublimeText3 Mac版

神级代码编辑软件(SublimeText3)

nodejs和tomcat区别 nodejs和tomcat区别 Apr 21, 2024 am 04:16 AM

Node.js和Tomcat的主要区别在于:运行时:Node.js基于JavaScript运行时,而Tomcat是Java Servlet容器。I/O模型:Node.js采用异步非阻塞模型,而Tomcat是同步阻塞的。并发处理:Node.js通过事件循环处理并发,而Tomcat使用线程池。应用场景:Node.js适用于实时、数据密集型和高并发应用程序,Tomcat适用于传统Java Web应用程序。

nodejs和vuejs区别 nodejs和vuejs区别 Apr 21, 2024 am 04:17 AM

Node.js 是一种服务器端 JavaScript 运行时,而 Vue.js 是一个客户端 JavaScript 框架,用于创建交互式用户界面。Node.js 用于服务器端开发,如后端服务 API 开发和数据处理,而 Vue.js 用于客户端开发,如单页面应用程序和响应式用户界面。

nodejs是后端框架吗 nodejs是后端框架吗 Apr 21, 2024 am 05:09 AM

Node.js 可作为后端框架使用,因为它提供高性能、可扩展性、跨平台支持、丰富的生态系统和易于开发等功能。

nodejs怎么连接mysql数据库 nodejs怎么连接mysql数据库 Apr 21, 2024 am 06:13 AM

要连接 MySQL 数据库,需要遵循以下步骤:安装 mysql2 驱动程序。使用 mysql2.createConnection() 创建连接对象,其中包含主机地址、端口、用户名、密码和数据库名称。使用 connection.query() 执行查询。最后使用 connection.end() 结束连接。

nodejs安装目录里的npm与npm.cmd文件有什么区别 nodejs安装目录里的npm与npm.cmd文件有什么区别 Apr 21, 2024 am 05:18 AM

Node.js 安装目录中有两个与 npm 相关的文件:npm 和 npm.cmd,区别如下:扩展名不同:npm 是可执行文件,npm.cmd 是命令窗口快捷方式。Windows 用户:npm.cmd 可以在命令提示符下使用,npm 只能从命令行运行。兼容性:npm.cmd 特定于 Windows 系统,npm 跨平台可用。使用建议:Windows 用户使用 npm.cmd,其他操作系统使用 npm。

nodejs是后端开发语言吗 nodejs是后端开发语言吗 Apr 21, 2024 am 05:09 AM

是的,Node.js 是一种后端开发语言。它用于后端开发,包括处理服务器端业务逻辑、管理数据库连接和提供 API。

nodejs中的全局变量有哪些 nodejs中的全局变量有哪些 Apr 21, 2024 am 04:54 AM

Node.js 中存在以下全局变量:全局对象:global核心模块:process、console、require运行时环境变量:__dirname、__filename、__line、__column常量:undefined、null、NaN、Infinity、-Infinity

nodejs和java的差别大吗 nodejs和java的差别大吗 Apr 21, 2024 am 06:12 AM

Node.js 和 Java 的主要差异在于设计和特性:事件驱动与线程驱动:Node.js 基于事件驱动,Java 基于线程驱动。单线程与多线程:Node.js 使用单线程事件循环,Java 使用多线程架构。运行时环境:Node.js 在 V8 JavaScript 引擎上运行,而 Java 在 JVM 上运行。语法:Node.js 使用 JavaScript 语法,而 Java 使用 Java 语法。用途:Node.js 适用于 I/O 密集型任务,而 Java 适用于大型企业应用程序。

See all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