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传感器融合趋势下 实现高级别自动驾驶的三大关键
为了更准确地捕捉周围环境,提供性能冗余,自动驾驶汽车中配备了大量互补的传感器,包括毫米波雷达、摄像头、激光雷达、红外热成像、超声波雷达等。为充分发挥不同传感器的各自优势,高阶智驾感知系统势必朝着多传感器深度融合的方向演进。
通过多传感器的融合使用,自动驾驶系统可以得到一个更加精确的结果模型,进而提高自动驾驶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如毫米波雷达能够弥补摄像头受阴雨天影响的弊端,能够识别距离比较远的障碍物,但是不能够识别障碍物的具体形状;激光雷达则可以弥补毫米波雷达不能识别障碍物具体形状的缺点。因而要想融合不同传感器的收集到外界数据为控制器执行决策提供依据,就需要经过多传感器融合算法处理形成全景感知。
下面为大家介绍实现高级别自动驾驶的三大关键传感器:4D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及红外热成像。
4D毫米波雷达
毫米波雷达可以说是最早应用于量产自动驾驶的传感器,精度虽没有激光雷达高,但在众多传感器类别中仍处于较高水准,对雾、烟、灰尘的穿透能力极强,在恶劣天气条件下,整体表现更好,主要作为测距和测速传感器而存在。当前,毫米波雷达的单车搭载数量仍处于较低水平。2022年1-8月,乘用车新车交付单车搭载毫米波雷达仅为0.86颗。
这倒不是说传统毫米波雷达性能并不优秀,对于L2+级别的汽车,毫米波雷达高分辨率带来的稳定的点云收集是车辆完成360°环境感知的关键。但这还不够,对L3、L4及以上的车型来说,感知精度和融合效果则大打折扣。随着今年4D毫米波雷达陆续开始上车,2023年将是真正进入规模化前装量产的大年。根据Yelo 的预测,到2027年,全球4D毫米波雷达市场规模将达35亿美元。
目前,市场上对于4D成像雷达的应用,主要是两个方向,其一是替代传统低分辨率前向雷达,满足高阶智能驾驶多感知融合性能的提升。第二个主力应用场景,就是行泊一体4D环绕高分辨率(分为点云增强和成像)雷达,性能会略低于前向雷达。
激光雷达
今年以来,“激光雷达上车”已经成为了汽车智能化的最新“标签”,广州车展上,包括小鹏G9、威马M7、哪吒s、沙龙机甲龙等越来越多的车型都搭载了激光雷达。相较于普通雷达,激光雷达具有分辨率高,隐蔽性好,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被比喻为自动驾驶车辆的“眼睛”,决定着自动驾驶行业的进化水平,是实现自动驾驶落地“最后一公里“中极为重要的一环。
激光雷达在对信息精度具备苛刻要求的高级别自动驾驶中具备不可替代的优势。目前,无论是造车新势力,还是传统主机厂,亦或是互联网企业都在布局,带动激光雷达产能需求骤然攀升。据佐思汽研统计,2022年H1国内乘用车新车激光雷达安装量达到2.47万颗;2022年下半年,国内拟交付的激光雷达新车达10余款,包括小鹏G9、威马M7等,将大幅提升激光雷达上车量,预计全年总安装量有望突破8万颗。
红外热成像
相比于传统CIS和激光雷达,红外热成像在高动态范围、雨天、雾天、暗光及沙尘暴等多种场景下优势明显,引入高等级的自动驾驶方案是必然趋势。集成红外探测器的红外热成像设备由于能够探测热量因而特别适合区分行人和其他无生命障碍物,具有其他传感器没有的优势,而且不受雨雾烟霾和光照条件影响,观测距离可至数百米远,未来将会在自动驾驶领域占领一席之地。
此前,红外热成像未能实现“上车”的主要原因是价格居高不下。近年来,随着红外热成像芯片等关键原材料的国产化,成本下行,在民用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自动驾驶将快速打开红外探测器市场的规模。中研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红外热成像仪市场规模达66.8亿美元,预计2021年将按10.8%的年复合增长率继续增长,预计2025年中国红外热成像仪市场规模将达到123.4亿美元。
结语:多传感器融合的自动驾驶方案是未来汽车发展的必然趋势。将多个传感器信息进行融合,能够弥补单个传感器的局限,可以提高自动驾驶系统的安全冗余性、数据可靠性等。但各个传感器的坐标系不同,数据形式不同,甚至采集频率也不同,因此融合算法的设计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任务。
以上是多传感器融合趋势下 实现高级别自动驾驶的三大关键的详细内容。更多信息请关注PHP中文网其他相关文章!

热AI工具

Undresser.AI Undress
人工智能驱动的应用程序,用于创建逼真的裸体照片

AI Clothes Remover
用于从照片中去除衣服的在线人工智能工具。

Undress AI Tool
免费脱衣服图片

Clothoff.io
AI脱衣机

AI Hentai Generator
免费生成ai无尽的。

热门文章

热工具

记事本++7.3.1
好用且免费的代码编辑器

SublimeText3汉化版
中文版,非常好用

禅工作室 13.0.1
功能强大的PHP集成开发环境

Dreamweaver CS6
视觉化网页开发工具

SublimeText3 Mac版
神级代码编辑软件(SublimeText3)

热门话题

写在前面&笔者的个人理解三维Gaussiansplatting(3DGS)是近年来在显式辐射场和计算机图形学领域出现的一种变革性技术。这种创新方法的特点是使用了数百万个3D高斯,这与神经辐射场(NeRF)方法有很大的不同,后者主要使用隐式的基于坐标的模型将空间坐标映射到像素值。3DGS凭借其明确的场景表示和可微分的渲染算法,不仅保证了实时渲染能力,而且引入了前所未有的控制和场景编辑水平。这将3DGS定位为下一代3D重建和表示的潜在游戏规则改变者。为此我们首次系统地概述了3DGS领域的最新发展和关

三星在7月17日正式发布了国行版的三星GalaxyRing,定价2999元。GalaxyRing的真机,真就是2024版的"WowAwesome,这是我独享的moment"。它是近几年除苹果VisionPro之外,让我们感觉最新鲜的电子产品(虽然听起来像是在立flag)。(图中,左右两边的戒指,就是GalaxyRing↑)三星GalaxyRing规格(国行官网数据):ZephyrRTOS系统,8MB存储;10ATM防水+IP68;电池容量18mAh到23.5mAh(不同尺码的

昨天面试被问到了是否做过长尾相关的问题,所以就想着简单总结一下。自动驾驶长尾问题是指自动驾驶汽车中的边缘情况,即发生概率较低的可能场景。感知的长尾问题是当前限制单车智能自动驾驶车辆运行设计域的主要原因之一。自动驾驶的底层架构和大部分技术问题已经被解决,剩下的5%的长尾问题,逐渐成了制约自动驾驶发展的关键。这些问题包括各种零碎的场景、极端的情况和无法预测的人类行为。自动驾驶中的边缘场景"长尾"是指自动驾驶汽车(AV)中的边缘情况,边缘情况是发生概率较低的可能场景。这些罕见的事件

0.写在前面&&个人理解自动驾驶系统依赖于先进的感知、决策和控制技术,通过使用各种传感器(如相机、激光雷达、雷达等)来感知周围环境,并利用算法和模型进行实时分析和决策。这使得车辆能够识别道路标志、检测和跟踪其他车辆、预测行人行为等,从而安全地操作和适应复杂的交通环境.这项技术目前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并认为是未来交通领域的重要发展领域之一。但是,让自动驾驶变得困难的是弄清楚如何让汽车了解周围发生的事情。这需要自动驾驶系统中的三维物体检测算法可以准确地感知和描述周围环境中的物体,包括它们的位置、

最近微博上爆料了关于iPhoneSE4的新消息,消息称iPhoneSE4的后盖工艺和iPhone16标准版完全一样,也就是说,iPhoneSE4会采用玻璃背板,并搭配直屏直边的设计。消息称iPhoneSE4将会提前至今年9月发布,也就是很有可能会和iPhone16同时亮相。1.根据曝光的渲染图可见,iPhoneSE4正面设计与iPhone13相近,刘海屏上设置有前置摄像头和FaceID传感器。背面采用类似iPhoneXr的布局,但仅配置一颗摄像头,并未设有整体摄像模组。

昨天的文章里没提“传感器尺寸”,没想到大家原来有这么多误解……1英寸到底是多少?因为一些历史遗留问题*,无论是相机还是手机,传感器对角线长度中的“1英寸”都不是25.4mm。*涉及到真空管,这里不做展开,有点类似马屁股决定铁轨宽度。为了避免误读,更严谨的写法是“1.0型”或者“Type1.0”。并且,当传感器尺寸小于1/2型时,1型=18mm;而在传感器尺寸大于等于1/2型时,1型=

轨迹预测在自动驾驶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自动驾驶轨迹预测是指通过分析车辆行驶过程中的各种数据,预测车辆未来的行驶轨迹。作为自动驾驶的核心模块,轨迹预测的质量对于下游的规划控制至关重要。轨迹预测任务技术栈丰富,需要熟悉自动驾驶动/静态感知、高精地图、车道线、神经网络架构(CNN&GNN&Transformer)技能等,入门难度很大!很多粉丝期望能够尽快上手轨迹预测,少踩坑,今天就为大家盘点下轨迹预测常见的一些问题和入门学习方法!入门相关知识1.预习的论文有没有切入顺序?A:先看survey,p

原标题:SIMPL:ASimpleandEfficientMulti-agentMotionPredictionBaselineforAutonomousDriving论文链接:https://arxiv.org/pdf/2402.02519.pdf代码链接:https://github.com/HKUST-Aerial-Robotics/SIMPL作者单位:香港科技大学大疆论文思路:本文提出了一种用于自动驾驶车辆的简单高效的运动预测基线(SIMPL)。与传统的以代理为中心(agent-c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