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学习必备:如何防止过拟合?
其实正则化的本质很简单,就是对某一问题加以先验的限制或约束以达到某种特定目的的一种手段或操作。在算法中使用正则化的目的是防止模型出现过拟合。一提到正则化,很多同学可能马上会想到常用的L1范数和L2范数,在汇总之前,我们先看下LP范数是什么?
LP范数
范数简单可以理解为用来表征向量空间中的距离,而距离的定义很抽象,只要满足非负、自反、三角不等式就可以称之为距离。
LP范数不是一个范数,而是一组范数,其定义如下:
p的范围是[1,∞)。p在(0,1)范围内定义的并不是范数,因为违反了三角不等式。
根据pp的变化,范数也有着不同的变化,借用一个经典的有关P范数的变化图如下:
上图表示了p从0到正无穷变化时,单位球(unit ball)的变化情况。在P范数下定义的单位球都是凸集,但是当0
那问题来了,L0范数是啥玩意?L0范数表示向量中非零元素的个数,用公式表示如下:
我们可以通过最小化L0范数,来寻找最少最优的稀疏特征项。但不幸的是,L0范数的最优化问题是一个NP hard问题(L0范数同样是非凸的)。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我们经常对L0进行凸松弛,理论上有证明,L1范数是L0范数的最优凸近似,因此通常使用L1范数来代替直接优化L0范数。
L1范数
根据LP范数的定义我们可以很轻松的得到L1范数的数学形式:
通过上式可以看到,L1范数就是向量各元素的绝对值之和,也被称为是"稀疏规则算子"(Lasso regularization)。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我们希望稀疏化?稀疏化有很多好处,最直接的两个:
- 特征选择
- 可解释性
L2范数
L2范数是最熟悉的,它就是欧几里得距离,公式如下:
L2范数有很多名称,有人把它的回归叫“岭回归”(Ridge Regression),也有人叫它“权值衰减”(Weight Decay)。以L2范数作为正则项可以得到稠密解,即每个特征对应的参数ww都很小,接近于0但是不为0;此外,L2范数作为正则化项,可以防止模型为了迎合训练集而过于复杂造成过拟合的情况,从而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
L1范数和L2范数的区别
引入PRML一个经典的图来说明下L1和L2范数的区别,如下图所示:
如上图所示,蓝色的圆圈表示问题可能的解范围,橘色的表示正则项可能的解范围。而整个目标函数(原问题+正则项)有解当且仅当两个解范围相切。从上图可以很容易地看出,由于L2范数解范围是圆,所以相切的点有很大可能不在坐标轴上,而由于L1范数是菱形(顶点是凸出来的),其相切的点更可能在坐标轴上,而坐标轴上的点有一个特点,其只有一个坐标分量不为零,其他坐标分量为零,即是稀疏的。所以有如下结论,L1范数可以导致稀疏解,L2范数导致稠密解。
从贝叶斯先验的角度看,当训练一个模型时,仅依靠当前的训练数据集是不够的,为了实现更好的泛化能力,往往需要加入先验项,而加入正则项相当于加入了一种先验。
- L1范数相当于加入了一个Laplacean先验;
- L2范数相当于加入了一个Gaussian先验。
如下图所示:
Dropout
Dropout是深度学习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正则化方法。它的做法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在DNNs训练的过程中以概率pp丢弃部分神经元,即使得被丢弃的神经元输出为0。Dropout可以实例化的表示为下图:
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去直观地理解Dropout的正则化效果:
- 在Dropout每一轮训练过程中随机丢失神经元的操作相当于多个DNNs进行取平均,因此用于预测时具有vote的效果。
- 减少神经元之间复杂的共适应性。当隐藏层神经元被随机删除之后,使得全连接网络具有了一定的稀疏化,从而有效地减轻了不同特征的协同效应。也就是说,有些特征可能会依赖于固定关系的隐含节点的共同作用,而通过Dropout的话,就有效地组织了某些特征在其他特征存在下才有效果的情况,增加了神经网络的鲁棒性。
Batch Normalization
批规范化(Batch Normalization)严格意义上讲属于归一化手段,主要用于加速网络的收敛,但也具有一定程度的正则化效果。
这里借鉴下魏秀参博士的知乎回答中对covariate shift的解释。
注:以下内容引自魏秀参博士的知乎回答大家都知道在统计机器学习中的一个经典假设是“源空间(source domain)和目标空间(target domain)的数据分布(distribution)是一致的”。如果不一致,那么就出现了新的机器学习问题,如transfer learning/domain adaptation等。而covariate shift就是分布不一致假设之下的一个分支问题,它是指源空间和目标空间的条件概率是一致的,但是其边缘概率不同。大家细想便会发现,的确,对于神经网络的各层输出,由于它们经过了层内操作作用,其分布显然与各层对应的输入信号分布不同,而且差异会随着网络深度增大而增大,可是它们所能“指示”的样本标记(label)仍然是不变的,这便符合了covariate shift的定义。
BN的基本思想其实相当直观,因为神经网络在做非线性变换前的激活输入值(X=WU+B,U是输入)随着网络深度加深,其分布逐渐发生偏移或者变动(即上述的covariate shift)。之所以训练收敛慢,一般是整体分布逐渐往非线性函数的取值区间的上下限两端靠近(对于Sigmoid函数来说,意味着激活输入值X=WU+B是大的负值或正值),所以这导致后向传播时低层神经网络的梯度消失,这是训练深层神经网络收敛越来越慢的本质原因。而BN就是通过一定的规范化手段,把每层神经网络任意神经元这个输入值的分布强行拉回到均值为0方差为1的标准正态分布,避免因为激活函数导致的梯度弥散问题。所以与其说BN的作用是缓解covariate shift,倒不如说BN可缓解梯度弥散问题。
归一化、标准化 & 正则化
正则化我们以及提到过了,这里简单提一下归一化和标准化。归一化(Normalization):归一化的目标是找到某种映射关系,将原数据映射到[a,b]区间上。一般a,b会取[−1,1],[0,1]这些组合。一般有两种应用场景:
- 把数变为(0, 1)之间的小数
- 把有量纲的数转化为无量纲的数
常用min-max normalization:
标准化(Standardization):用大数定理将数据转化为一个标准正态分布,标准化公式为:
归一化和标准化的区别:
我们可以这样简单地解释:归一化的缩放是“拍扁”统一到区间(仅由极值决定),而标准化的缩放是更加“弹性”和“动态”的,和整体样本的分布有很大的关系。值得注意:
- 归一化:缩放仅仅跟最大、最小值的差别有关。
- 标准化:缩放和每个点都有关系,通过方差(variance)体现出来。与归一化对比,标准化中所有数据点都有贡献(通过均值和标准差造成影响)。
为什么要标准化和归一化?
- 提升模型精度:归一化后,不同维度之间的特征在数值上有一定比较性,可以大大提高分类器的准确性。
- 加速模型收敛:标准化后,最优解的寻优过程明显会变得平缓,更容易正确的收敛到最优解。如下图所示:
以上是机器学习必备:如何防止过拟合?的详细内容。更多信息请关注PHP中文网其他相关文章!

热AI工具

Undresser.AI Undress
人工智能驱动的应用程序,用于创建逼真的裸体照片

AI Clothes Remover
用于从照片中去除衣服的在线人工智能工具。

Undress AI Tool
免费脱衣服图片

Clothoff.io
AI脱衣机

AI Hentai Generator
免费生成ai无尽的。

热门文章

热工具

记事本++7.3.1
好用且免费的代码编辑器

SublimeText3汉化版
中文版,非常好用

禅工作室 13.0.1
功能强大的PHP集成开发环境

Dreamweaver CS6
视觉化网页开发工具

SublimeText3 Mac版
神级代码编辑软件(SublimeText3)

热门话题

在机器学习和数据科学领域,模型的可解释性一直是研究者和实践者关注的焦点。随着深度学习和集成方法等复杂模型的广泛应用,理解模型的决策过程变得尤为重要。可解释人工智能(ExplainableAI|XAI)通过提高模型的透明度,帮助建立对机器学习模型的信任和信心。提高模型的透明度可以通过多种复杂模型的广泛应用等方法来实现,以及用于解释模型的决策过程。这些方法包括特征重要性分析、模型预测区间估计、局部可解释性算法等。特征重要性分析可以通过评估模型对输入特征的影响程度来解释模型的决策过程。模型预测区间估计

写在前面今天我们探讨下深度学习技术如何改善在复杂环境中基于视觉的SLAM(同时定位与地图构建)性能。通过将深度特征提取和深度匹配方法相结合,这里介绍了一种多功能的混合视觉SLAM系统,旨在提高在诸如低光条件、动态光照、弱纹理区域和严重抖动等挑战性场景中的适应性。我们的系统支持多种模式,包括拓展单目、立体、单目-惯性以及立体-惯性配置。除此之外,还分析了如何将视觉SLAM与深度学习方法相结合,以启发其他研究。通过在公共数据集和自采样数据上的广泛实验,展示了SL-SLAM在定位精度和跟踪鲁棒性方面优

C++中机器学习算法面临的常见挑战包括内存管理、多线程、性能优化和可维护性。解决方案包括使用智能指针、现代线程库、SIMD指令和第三方库,并遵循代码风格指南和使用自动化工具。实践案例展示了如何利用Eigen库实现线性回归算法,有效地管理内存和使用高性能矩阵操作。

译者|李睿审校|重楼人工智能(AI)和机器学习(ML)模型如今变得越来越复杂,这些模型产生的输出是黑盒——无法向利益相关方解释。可解释性人工智能(XAI)致力于通过让利益相关方理解这些模型的工作方式来解决这一问题,确保他们理解这些模型实际上是如何做出决策的,并确保人工智能系统中的透明度、信任度和问责制来解决这个问题。本文探讨了各种可解释性人工智能(XAI)技术,以阐明它们的基本原理。可解释性人工智能至关重要的几个原因信任度和透明度:为了让人工智能系统被广泛接受和信任,用户需要了解决策是如何做出的

01前景概要目前,难以在检测效率和检测结果之间取得适当的平衡。我们就研究出了一种用于高分辨率光学遥感图像中目标检测的增强YOLOv5算法,利用多层特征金字塔、多检测头策略和混合注意力模块来提高光学遥感图像的目标检测网络的效果。根据SIMD数据集,新算法的mAP比YOLOv5好2.2%,比YOLOX好8.48%,在检测结果和速度之间实现了更好的平衡。02背景&动机随着远感技术的快速发展,高分辨率光学远感图像已被用于描述地球表面的许多物体,包括飞机、汽车、建筑物等。目标检测在远感图像的解释中

MetaFAIR联合哈佛优化大规模机器学习时产生的数据偏差,提供了新的研究框架。据所周知,大语言模型的训练常常需要数月的时间,使用数百乃至上千个GPU。以LLaMA270B模型为例,其训练总共需要1,720,320个GPU小时。由于这些工作负载的规模和复杂性,导致训练大模型存在着独特的系统性挑战。最近,许多机构在训练SOTA生成式AI模型时报告了训练过程中的不稳定情况,它们通常以损失尖峰的形式出现,比如谷歌的PaLM模型训练过程中出现了多达20次的损失尖峰。数值偏差是造成这种训练不准确性的根因,

机器学习是人工智能的重要分支,它赋予计算机从数据中学习的能力,并能够在无需明确编程的情况下改进自身能力。机器学习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从图像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到推荐系统和欺诈检测,它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机器学习领域存在着多种不同的方法和理论,其中最具影响力的五种方法被称为“机器学习五大派”。这五大派分别为符号派、联结派、进化派、贝叶斯派和类推学派。1.符号学派符号学(Symbolism),又称为符号主义,强调利用符号进行逻辑推理和表达知识。该学派认为学习是一种逆向演绎的过程,通过已有的

编辑|萝卜皮自2021年发布强大的AlphaFold2以来,科学家们一直在使用蛋白质结构预测模型来绘制细胞内各种蛋白质结构的图谱、发现药物,并绘制每种已知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宇宙图」 。就在刚刚,GoogleDeepMind发布了AlphaFold3模型,该模型能够对包括蛋白质、核酸、小分子、离子和修饰残基在内的复合物进行联合结构预测。 AlphaFold3的准确性对比过去许多专用工具(蛋白质-配体相互作用、蛋白质-核酸相互作用、抗体-抗原预测)有显着提高。这表明,在单个统一的深度学习框架内,可以实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