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HashSet
实现了 Set
接口
2.HashSet
底层实际上是由 HashMap
实现的
1 2 3 |
|
3.可以存放 null
,但是只能有一个 null
4.HashSet
不保证元素是有序的(即不保证存放元素的顺序和取出元素的顺序一致),取决于 hash
后,再确定索引的结果
5.不能有重复的元素
HashSet
底层是 HashMap
,HashMap
底层是 数组 + 链表 + 红黑树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
|
1.HashSet
底层是 HashMap
2.当添加一个元素时,会先得到 待添加元素的 hash
值,然后将其转换成一个 索引值
3.查询存储数据表(Node 数组) table
,看当前 待添加元素 所对应的 索引值 的位置是否已经存放了 其它元素
4.如果当前 索引值 所对应的的位置不存在 其它元素,就将当前 待添加元素 放到这个 索引值 所对应的的位置
5.如果当前 索引值 所对应的位置存在 其它元素,就调用 待添加元素.equals(已存在元素)
比较,结果为 true
,则放弃添加;结果为 false
,则将 待添加元素 放到 已存在元素 的后面(已存在元素.next = 待添加元素
)
1.HashSet
的底层是 HashMap
,第一次添加元素时,table
数组扩容到 cap = 16
,threshold
(临界值) = cap * loadFactor(加载因子 0.75) = 12
2.如果 table
数组使用到了临界值 12,就会扩容到 cap * 2 = 32
,新的临界值就是 32 * 0.75 = 24
,以此类推
3.在 Java8 中,如果一条链表上的元素个数 到达 TREEIFY_THRESHOLD
(默认是 8),并且 table
的大小 >= MIN_TREEIFY_CAPACITY
(默认是 64),就会进行 树化(红黑树)
4.判断是否扩容是根据 ++size > threshold
,即是否扩容,是根据 HashMap
所存的元素个数(size
)是否超过临界值,而不是根据 table.length()
是否超过临界值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
|
1.HashSet
的底层是 HashMap
,HashSet
的迭代器也是借由 HashMap
来实现的
2.HashSet.iterator()
实际上是去调用 HashMap
的 KeySet().iterator()
1 2 3 |
|
3.KeySet()
方法返回一个 KeySet
对象,而 KeySet
是 HashMap
的一个内部类
1 2 3 4 5 6 7 8 |
|
4.KeySet().iterator()
方法返回一个 KeyIterator
对象,KeyIterator
是 HashMap
的一个内部类
1 |
|
5.KeyIterator
继承了 HashIterator
(HashMap
的内部类) 类,并实现了 Iterator
接口,即 KeyIterator
、HashIterator
才是真正实现 迭代器 的类
1 2 3 4 |
|
6.当执行完 Iterator iterator = HashSet.iterator;
之后,此时的 iterator
对象中已经存储了一个元素节点
怎么做到的?
回到第 4 步,KeySet().iterator()
方法返回一个 KeyIterator
对象
new KeyIterator()
调用 KeyIterator
的无参构造器
在这之前,会先调用其父类 HashIterator
的无参构造器
因此,分析 HashIterator
的无参构造器就知道发生了什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
|
next
、current
、index
都是 HashIterator
的属性
Node<K,V>[] t = table;
先把 Node
数组 talbe
赋给 t
current = next = null;
current
、next
都置为 null
index = 0;
index
置为 0
do {} while (index < t.length && (next = t[index++]) == null);
这个 do-while
会在 table
中遍历 Node
结点
一旦 (next = t[index++]) == null
不成立 时,就说明找到了一个 table
中的 Node
结点
将这个节点赋给 next
,并退出当前 do-while
循环
此时 Iterator iterator = HashSet.iterator;
就执行完了
当前 iterator
的运行类型其实是 HashIterator
,而 HashIterator
的 next
中存储着从 table
中遍历出来的一个 Node
结点
7.执行 iterator.hasNext
此时的 next
存储着一个 Node
,所以并不为 null
,返回 true
1 2 3 |
|
8.执行 iterator.next()
I.Node<K,V> e = next;
把当前存储着 Node
结点的 next
赋值给了 e
II.(next = (current = e).next) == null
判断当前结点的下一个结点是否为 null
(a). 如果当前结点的下一个结点为 null
,就执行 do {} while (index < t.length && (next = t[index++]) == null);
,在 table
数组中遍历,寻找 table
数组中的下一个 Node
并赋值给 next
(b). 如果当前结点的下一个结点不为 null
,就将当前结点的下一个结点赋值给 next
,并且此刻不会去 table
数组中遍历下一个 Node
结点
III.将找到的结点 e
返回
IV.之后每次执行 iterator.next()
都像 (a)、(b) 那样去判断遍历,直到遍历完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
|
以上是Java HashSet怎么添加遍历元素的详细内容。更多信息请关注PHP中文网其他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