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中free命令怎么使用
在linux中,free是查看内存使用状态的内置命令,可以显示包括系统物理内存、虚拟内存(swap交换分区)、共享内存和系统缓存的使用情况,语法“free [选项]”;free命令的输出和top命令的内存部分非常相似。
Linux free命令:查看内存使用状态
free 命令用来显示系统内存状态,包括系统物理内存、虚拟内存(swap 交换分区)、共享内存和系统缓存的使用情况,其输出和 top 命令的内存部分非常相似。
free 命令的基本格式如下:
# free [选项]
表 1 罗列出了此命令常用的选项及各自的含义。
选项 | 含义 |
-b | 以 Byte(字节)为单位,显示内存使用情况。 |
-k | 以 KB 为单位,显示内存使用情况,此选项是 free 命令的默认选项。 |
-m | 以 MB 为单位,显示内存使用情况。 |
-g | 以 GB 为单位,显示内存使用情况。 |
-t | 在输出的最终结果中,输出内存和 swap 分区的总量。 |
-o | 不显示系统缓冲区这一列。 |
-s 间隔秒数 | 根据指定的间隔时间,持续显示内存使用情况。 |
free 命令可以显示系统中剩余及已用的物理内存和交换内存,以及共享内存和被核心使用的缓冲区。
如果加上 -h 选项,输出的结果会友好很多:
有时我们需要持续的观察内存的状况,此时可以使用 -s 选项并指定间隔的秒数:
$ free -h -s 3
上面的命令每隔 3 秒输出一次内存的使用情况,直到你按下 ctrl + c。
由于 free 命令本身比较简单,所以本文的重点会放在如何通过 free 命令了解系统当前的内存使用状况。
输出简介
下面先解释一下输出的内容:
Mem 行(第二行)是内存的使用情况。
Swap 行(第三行)是交换空间的使用情况。
total 列显示系统总的可用物理内存和交换空间大小。
used 列显示已经被使用的物理内存和交换空间。
free 列显示还有多少物理内存和交换空间可用使用。
shared 列显示被共享使用的物理内存大小。
buff/cache 列显示被 buffer 和 cache 使用的物理内存大小。
available 列显示还可以被应用程序使用的物理内存大小。
我想只有在理解了一些基本概念之后,上面的输出才能帮助我们了解系统的内存状况。
buff/cache
先来提一个问题: buffer 和 cache 应该是两种类型的内存,但是 free 命令为什么会把它们放在一起呢?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我们做些准备工作。让我们先来搞清楚 buffer 与 cache 的含义。
buffer 在操作系统中指 buffer cache, 中文一般翻译为 "缓冲区"。要理解缓冲区,必须明确另外两个概念:"扇区" 和 "块"。扇区是设备的最小寻址单元,也叫 "硬扇区" 或 "设备块"。块是操作系统中文件系统的最小寻址单元,也叫 "文件块" 或 "I/O 块"。每个块包含一个或多个扇区,但大小不能超过一个页面,所以一个页可以容纳一个或多个内存中的块。当一个块被调入内存时,它要存储在一个缓冲区中。每个缓冲区与一个块对应,它相当于是磁盘块在内存中的表示(下图来自互联网):
注意,buffer cache 只有块的概念而没有文件的概念,它只是把磁盘上的块直接搬到内存中而不关心块中究竟存放的是什么格式的文件。
cache 在操作系统中指 page cache,中文一般翻译为 "页高速缓存"。页高速缓存是内核实现的磁盘缓存。它主要用来减少对磁盘的 I/O 操作。具体地讲,是通过把磁盘中的数据缓存到物理内存中,把对磁盘的访问变为对物理内存的访问。页高速缓存缓存的是内存页面。缓存中的页来自对普通文件、块设备文件(这个指的就是 buffer cache 呀)和内存映射文件的读写。
页高速缓存对普通文件的缓存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当内核要读一个文件(比如
/etc/hosts)时,它会先检查这个文件的数据是不是已经在页高速缓存中了。如果在,就放弃访问磁盘,直接从内存中读取。这个行为称为缓存命中。如果数据不在缓存中,就是未命中缓存,此时内核就要调度块
I/O 操作从磁盘去读取数据。然后内核将读来的数据放入页高速缓存中。这种缓存的目标是文件系统可以识别的文件(比如 /etc/hosts)。
页高速缓存对块设备文件的缓存就是我们在前面介绍的 buffer cahce。因为独立的磁盘块通过缓冲区也被存入了页高速缓存(缓冲区最终是由页高速缓存来承载的)。
到这里我们应该搞清楚了:无论是缓冲区还是页高速缓存,它们的实现方式都是一样的。缓冲区只不过是一种概念上比较特殊的页高速缓存罢了。
那么为什么
free 命令不直接称为 cache 而非要写成 buff/cache? 这是因为缓冲区和页高速缓存的实现并非天生就是统一的。在 linux
内核 2.4
中才将它们统一。更早的内核中有两个独立的磁盘缓存:页高速缓存和缓冲区高速缓存。前者缓存页面,后者缓存缓冲区。当你知道了这些故事之后,输出中列的名称可能已经不再重要了。
free 与 available
在 free 命令的输出中,有一个 free 列,同时还有一个 available 列。这二者到底有何区别?
free
是真正尚未被使用的物理内存数量。至于 available 就比较有意思了,它是从应用程序的角度看到的可用内存数量。Linux
内核为了提升磁盘操作的性能,会消耗一部分内存去缓存磁盘数据,就是我们介绍的 buffer 和 cache。所以对于内核来说,buffer 和
cache 都属于已经被使用的内存。当应用程序需要内存时,如果没有足够的 free 内存可以用,内核就会从 buffer 和 cache
中回收内存来满足应用程序的请求。所以从应用程序的角度来说,available = free + buffer + cache。请注意,这只是一个很理想的计算方式,实际中的数据往往有较大的误差。
交换空间(swap space)
swap space 是磁盘上的一块区域,可以是一个分区,也可以是一个文件。所以具体的实现可以是 swap 分区也可以是 swap 文件。当系统物理内存吃紧时,Linux 会将内存中不常访问的数据保存到 swap 上,这样系统就有更多的物理内存为各个进程服务,而当系统需要访问 swap 上存储的内容时,再将 swap 上的数据加载到内存中,这就是常说的换出和换入。交换空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内存不足的情况,但是它需要读写磁盘数据,所以性能不是很高。
现在的机器一般都不太缺内存,如果系统默认还是使用了 swap 是不是会拖累系统的性能?理论上是的,但实际上可能性并不是很大。并且内核提供了一个叫做 swappiness 的参数,用于配置需要将内存中不常用的数据移到 swap 中去的紧迫程度。这个参数的取值范围是 0~100,0 告诉内核尽可能的不要将内存数据移到 swap 中,也即只有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这么做,而 100 告诉内核只要有可能,尽量的将内存中不常访问的数据移到 swap 中。在 ubuntu 系统中,swappiness 的默认值是 60。如果我们觉着内存充足,可以在 /etc/sysctl.conf 文件中设置 swappiness:
vm.swappiness=10
如果系统的内存不足,则需要根据物理内存的大小来设置交换空间的大小。具体的策略网上有很丰富的资料,这里笔者不再赘述。
/proc/meminfo 文件
其实 free 命令中的信息都来自于 /proc/meminfo 文件。/proc/meminfo 文件包含了更多更原始的信息,只是看起来不太直观:
$ cat /proc/meminfo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直接查看这个文件。
以上是linux中free命令怎么使用的详细内容。更多信息请关注PHP中文网其他相关文章!

热AI工具

Undresser.AI Undress
人工智能驱动的应用程序,用于创建逼真的裸体照片

AI Clothes Remover
用于从照片中去除衣服的在线人工智能工具。

Undress AI Tool
免费脱衣服图片

Clothoff.io
AI脱衣机

AI Hentai Generator
免费生成ai无尽的。

热门文章

热工具

记事本++7.3.1
好用且免费的代码编辑器

SublimeText3汉化版
中文版,非常好用

禅工作室 13.0.1
功能强大的PHP集成开发环境

Dreamweaver CS6
视觉化网页开发工具

SublimeText3 Mac版
神级代码编辑软件(SublimeText3)

热门话题

启动 Apache 的步骤如下:安装 Apache(命令:sudo apt-get install apache2 或从官网下载)启动 Apache(Linux:sudo systemctl start apache2;Windows:右键“Apache2.4”服务并选择“启动”)检查是否已启动(Linux:sudo systemctl status apache2;Windows:查看服务管理器中“Apache2.4”服务的状态)启用开机自动启动(可选,Linux:sudo systemctl

当 Apache 80 端口被占用时,解决方法如下:找出占用该端口的进程并关闭它。检查防火墙设置以确保 Apache 未被阻止。如果以上方法无效,请重新配置 Apache 使用不同的端口。重启 Apache 服务。

本文介绍如何在Debian系统上有效监控Nginx服务器的SSL性能。我们将使用NginxExporter将Nginx状态数据导出到Prometheus,再通过Grafana进行可视化展示。第一步:配置Nginx首先,我们需要在Nginx配置文件中启用stub_status模块来获取Nginx的状态信息。在你的Nginx配置文件(通常位于/etc/nginx/nginx.conf或其包含文件中)中添加以下代码段:location/nginx_status{stub_status

本文介绍两种在Debian系统中配置回收站的方法:图形界面和命令行。方法一:使用Nautilus图形界面打开文件管理器:在桌面或应用程序菜单中找到并启动Nautilus文件管理器(通常名为“文件”)。找到回收站:在左侧导航栏中寻找“回收站”文件夹。如果找不到,请尝试点击“其他位置”或“计算机”进行搜索。配置回收站属性:右键点击“回收站”,选择“属性”。在属性窗口中,您可以调整以下设置:最大大小:限制回收站可用的磁盘空间。保留时间:设置文件在回收站中自动删除前的保

要重启 Apache 服务器,请按照以下步骤操作:Linux/macOS:运行 sudo systemctl restart apache2。Windows:运行 net stop Apache2.4 然后 net start Apache2.4。运行 netstat -a | findstr 80 检查服务器状态。

在Debian系统中,readdir系统调用用于读取目录内容。如果其性能表现不佳,可尝试以下优化策略:精简目录文件数量:尽可能将大型目录拆分成多个小型目录,降低每次readdir调用处理的项目数量。启用目录内容缓存:构建缓存机制,定期或在目录内容变更时更新缓存,减少对readdir的频繁调用。内存缓存(如Memcached或Redis)或本地缓存(如文件或数据库)均可考虑。采用高效数据结构:如果自行实现目录遍历,选择更高效的数据结构(例如哈希表而非线性搜索)存储和访问目录信

本指南将指导您学习如何在Debian系统中使用Syslog。Syslog是Linux系统中用于记录系统和应用程序日志消息的关键服务,它帮助管理员监控和分析系统活动,从而快速识别并解决问题。一、Syslog基础知识Syslog的核心功能包括:集中收集和管理日志消息;支持多种日志输出格式和目标位置(例如文件或网络);提供实时日志查看和过滤功能。二、安装和配置Syslog(使用Rsyslog)Debian系统默认使用Rsyslog。您可以通过以下命令安装:sudoaptupdatesud

Apache 无法启动,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配置文件语法错误。与其他应用程序端口冲突。权限问题。内存不足。进程死锁。守护进程故障。SELinux 权限问题。防火墙问题。软件冲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