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背景
实验室中的量子引力
展望
首页 科技周边 人工智能 「穿越」成真?科学家造出首个「虫洞」,登Nature封面

「穿越」成真?科学家造出首个「虫洞」,登Nature封面

May 16, 2023 pm 11:34 PM
信息 量子

作为生活在三维世界里的人,我们似乎都思考过一个问题:时空穿越是可以实现的吗?

1916 年,奥地利物理学家 Ludwig Flamm 首次提出了「虫洞(wormhole)」的概念,1930 年代由爱因斯坦及纳森 · 罗森在研究引力场方程时假设黑洞与白洞通过虫洞连接,因此「虫洞」又被称作「爱因斯坦—罗森桥」。「虫洞」被认为是宇宙中可能存在的「捷径」,物体通过这条捷径可以在瞬间进行时空转移。然而,科学家们一直无法证实虫洞的客观存在。

现在,科学家们创造了有史以来第一个虫洞,研究论文登上了《Nature》杂志的封面。

「穿越」成真?科学家造出首个「虫洞」,登Nature封面

论文地址: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2-05424-3

虫洞就像一个全息图,由存储在微型超导电路中的量子比特信息或「qubit」组成。该研究通过操纵量子比特,成功通过虫洞发送了信息。

这项研究是由加州理工学院物理学教授 Maria Spiropulu 领导的,研究团队使用谷歌的量子计算机 Sycamore 实现了一种新型的「虫洞隐形传态协议」。

「穿越」成真?科学家造出首个「虫洞」,登Nature封面加州理工学院物理学家 Maria Spiropulu 。图源:量子杂志。

全息原理是基于黑洞的量子性质提出的一种基本原理,涉及基础物理学、量子力学和广义相对论。自 1930 年代以来,物理学家一直在努力调和这些互不相干的理论。1990 年代以来全息原理在两个框架之间提出了数学等价或「对偶性」。全息原理认为广义相对论描述的弯曲时空连续体实际上是一个伪装的粒子量子系统。时空和引力从量子效应中产生,就像 3D 全息图从 2D 模式中投射出来一样。

而 Spiropulu 等人进行的这项新实验证实:我们可以在量子计算机中控制量子效应,可以产生我们期望在相对论中看到的现象——虫洞。 

需要明确的是,与普通的全息图不同,虫洞不是我们可以看到的。虫洞的主要开发者、哈佛大学的共同作者 Daniel Jafferis 认为:虽然我们的研究成果可以被认为是「真实时空的 filament」传送协议,但它不是我们和 Sycamore 计算机所在的同一现实世界的一部分。全息原理表明,这两种现实——有虫洞的现实和有量子比特的现实——是同一物理学的不同版本,但如何概念化这种二元性仍然是个谜。

对于研究结果的基本含义,科学界可能会有各种不同的意见。但至关重要的是,实验中的全息虫洞由与我们所在宇宙的时空不同的时空组成。该实验是否进一步证明了我们居住的时空也是全息的,这一点值得商榷。

Jafferis 说:「我认为宇宙中的引力确实是从一些量子比特中产生的,就像这个一维虫洞是从 Sycamore 芯片中产生的一样。但我们还不能完全确定,我们仍在努力探索。」

背景

AdS/CFT 的对应关系是在一系列由问题引起的探究结束时发现的。在一个单一的空间区域内,能容纳的最大信息量是多少?如果有人问工程师,一个数据中心可能储存多少信息,答案很可能是「这取决于其中内存芯片的数量和类型」。但令人惊讶的是,数据中心内的东西最终并不那么重要。如果人们把越来越多的内存芯片和越来越密集的电子设备塞进数据中心,那么它最终会坍缩成一个黑洞,消失在事件视界(event horizon)后面。

当雅各布 · 贝肯斯坦和斯蒂芬 · 霍金等物理学家试图计算黑洞的信息含量时,他们惊讶地发现,它是由事件视界的面积给出的,而不是由黑洞的体积。这看起来就像黑洞内部的信息被写在了事件视界上。具体来说,一个黑洞的事件视界可以用 A 个微小单位的面积(每个单位称为「普朗克面积」,为 2.6121×10^-70 平方米)来铺设,最多有 A/4 比特的信息。这个极限被称为「贝肯斯坦 - 霍金边界」。

这一发现表明,一个区域所能容纳的最大信息量未必与它的体积成正比,而是与该区域边界的表面积成正比,这暗示了量子信息与我们日常经验中的三维空间世界之间的一种有趣的关系。这种关系已被「它来自量子比特」(It from qubit)这一短语所概括,描述了物质(它)如何从量子信息(量子比特)中出现。

虽然对普通时空来说,正式确定这种关系是困难的,但最近的一项研究取得了具有双曲几何的假想宇宙的显著进展,被称为「反德西特空间」(anti-de Sitter space),其中量子引力理论的构建更加自然。

在反德西特空间中,对有引力作用的空间体积的描述,可以被认为是在包围该体积的边界上编码的:空间内的每个物体在边界上都有相应的描述,反之亦然。这种信息的对应关系被称为「全息原理」,这是一个受贝肯斯坦和霍金的观察启发的通用原理。

「穿越」成真?科学家造出首个「虫洞」,登Nature封面

AdS/CFT 的对应关系使物理学家能够将空间中的物体与表面上相互作用的量子比特的特定集合联系起来。也就是说,边界的每个区域(在量子信息中)都编码了时空中某个区域的内容,这样一来,任何给定位置的物质都可以由量子信息「构建」出来。这使得量子处理器可以直接与量子比特一起工作,同时提供对时空物理学的洞察力。通过仔细定义量子计算机的参数来模拟一个给定的模型,我们就可以研究黑洞,甚至更进一步研究两个相互连接的黑洞——一种被称为「虫洞」的配置,或「爱因斯坦 - 罗森桥」。

实验室中的量子引力

谷歌的研究者计划在 Sycamore 处理器上实现这些想法,他们构建了一个与可穿越虫洞对等的量子系统。通过全息原理从量子信息语言转化为时空物理学,该实验让一个粒子落入虫洞的一边,观察它在另一边出现。

在最近的研究中,Daniel Jafferis、Ping Gao 和 Aron Wall 证明了可穿越虫洞的可能性。虫洞长期以来一直是科幻小说的主题,但一个「凭想象」构建的虫洞会在穿过它的粒子上坍缩。

研究者表明:负能量的冲击波,即以光速传播的时空变形,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它将虫洞撑开足够长的时间使其可以从中穿越。可穿越虫洞中负能量的存在类似于卡西米尔效应中的负能量,即真空能量将紧密间隔的板块推到一起。在这两种情况下,量子力学允许空间中某一特定位置的能量密度为正或负。另一方面,如果虫洞经历了一个正能量的冲击波,就不会有信息被允许通过。

用全息原理来创造一个虫洞的最简单应用需要很多很多的量子比特——事实上,要想接近理论物理学家给出的铅笔和纸张的解决方案,就需要非常多的量子比特。随着量子比特数量的减少,还需要额外的修正,而这些修正在今天仍然不为人所知。要在数量有限的量子计算机上建立一个可穿越的虫洞,需要新的思路。

研究者之一 Zlokapa 采用深度学习的思路设计了一个小型的量子系统,保留了引力物理学的关键方面。神经网络是通过反向传播进行训练的,这种方法通过直接计算网络各层的梯度来优化参数。为了提高神经网络的性能,防止其对训练数据集过拟合,机器学习研究者采用了大量的技术,比如稀疏化试图通过将尽可能多的权重设置为零来限制网络中的信息细节。

「穿越」成真?科学家造出首个「虫洞」,登Nature封面Alex Zlokapa 是麻省理工学院的一名研究生,他在本科时就加入了虫洞项目。在研究中,他找到了一种方法来简化虫洞协议,使其足以在谷歌的量子计算机上运行。图源:量子杂志。

同样,为了创建虫洞,研究者从一个大的量子系统开始,把它当作一个神经网络。反向传播更新了系统的参数以保持引力特性,而稀疏化减少了系统的大小。他们应用机器学习来学习一个系统,只保留了一个关键的引力特征:使用负能量冲击波的重要性。训练数据集比较了粒子穿越一个用负能量撑开的虫洞和用正能量塌缩的虫洞的动态。通过确保学到的系统保留这种不对称性,他们得到了一个与虫洞动力学一致的稀疏模型。

「穿越」成真?科学家造出首个「虫洞」,登Nature封面

研究者们对新的量子系统进行了许多测试,以确定它是否表现出超越不同能量冲击波所引起特征的引力行为。例如,虽然量子力学效应能以多种方式在量子系统中传递信息,但在时空中传播的信息——包括通过虫洞——必须是因果一致的。这一点和其他特征在经典计算机上得到了验证,证实了量子系统的动力学与通过全息原理辞典中的引力解释是一致的。

将可穿越虫洞作为实验在量子处理器上实现是一个异常微妙的过程。跨越量子比特的信息传输的微观机制是高度混乱的:想象一滴墨水在水中旋转。当一个粒子落入虫洞时,它的信息会被涂抹在全息图的整个量子系统中。为了使负能量冲击波发挥作用,信息的扰乱必须遵循一种特殊的模式,即所谓的「完美尺寸缠绕(perfect size winding)」。

在粒子撞上负能量冲击波后,混乱的模式有效地反向进行:当粒子从虫洞中出现时,就好像墨滴通过完全撤消其原来的湍流扩散而重新组合在一起。如果在任何一个时间点上,发生了一个小错误,混沌动力学就不会自我撤消,粒子也就无法通过虫洞了。

「穿越」成真?科学家造出首个「虫洞」,登Nature封面

在 Sycamore 量子处理器上,研究者测量了当应用负能量和正能量冲击波时,有多少量子信息从系统的一侧传递到另一侧。他们观察到两种能量之间有轻微的不对称性,显示出可穿越虫洞的关键特征。由于该协议对噪声的敏感性,Sycamore 处理器的低错误率对测量信号至关重要;即使有 1.5 倍的噪声,信号也会被完全掩盖。

展望

引力只是量子计算机探索复杂物理理论的独特能力的一个例子:量子处理器可以提供对时间晶体、量子混沌和化学的洞察力。这项虫洞动力学的工作,代表了使用量子处理器发现基本物理学的一步。

随着量子设备的不断改进,更低的错误率和更大的芯片将允许研究者们对引力现象进行更深入的探测。与记录周围世界引力数据的实验不同,量子计算机提供了一个探索量子引力理论的工具。未来,量子计算机将有助于发展对未来量子引力理论的理解,超越目前的模型。

以上是「穿越」成真?科学家造出首个「虫洞」,登Nature封面的详细内容。更多信息请关注PHP中文网其他相关文章!

本站声明
本文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您发现有涉嫌抄袭侵权的内容,请联系admin@php.cn

热AI工具

Undresser.AI Undress

Undresser.AI Undress

人工智能驱动的应用程序,用于创建逼真的裸体照片

AI Clothes Remover

AI Clothes Remover

用于从照片中去除衣服的在线人工智能工具。

Undress AI Tool

Undress AI Tool

免费脱衣服图片

Clothoff.io

Clothoff.io

AI脱衣机

AI Hentai Generator

AI Hentai Generator

免费生成ai无尽的。

热门文章

R.E.P.O.能量晶体解释及其做什么(黄色晶体)
4 周前 By 尊渡假赌尊渡假赌尊渡假赌
R.E.P.O.最佳图形设置
4 周前 By 尊渡假赌尊渡假赌尊渡假赌
R.E.P.O.如果您听不到任何人,如何修复音频
4 周前 By 尊渡假赌尊渡假赌尊渡假赌
R.E.P.O.聊天命令以及如何使用它们
4 周前 By 尊渡假赌尊渡假赌尊渡假赌

热工具

记事本++7.3.1

记事本++7.3.1

好用且免费的代码编辑器

SublimeText3汉化版

SublimeText3汉化版

中文版,非常好用

禅工作室 13.0.1

禅工作室 13.0.1

功能强大的PHP集成开发环境

Dreamweaver CS6

Dreamweaver CS6

视觉化网页开发工具

SublimeText3 Mac版

SublimeText3 Mac版

神级代码编辑软件(SublimeText3)

如何在Microsoft Word中删除作者和上次修改的信息 如何在Microsoft Word中删除作者和上次修改的信息 Apr 15, 2023 am 11:43 AM

Microsoft Word文档在保存时包含一些元数据。这些详细信息用于在文档上识别,例如创建时间、作者是谁、修改日期等。它还具有其他信息,例如字符数,字数,段落数等等。如果您可能想要删除作者或上次修改的信息或任何其他信息,以便其他人不知道这些值,那么有一种方法。在本文中,让我们看看如何删除文档的作者和上次修改的信息。删除微软Word文档中的作者和最后修改的信息步骤 1 –转到

获取 Windows 11 中 GPU 的方法及显卡详细信息检查 获取 Windows 11 中 GPU 的方法及显卡详细信息检查 Nov 07, 2023 am 11:21 AM

使用系统信息单击“开始”,然后输入“系统信息”。只需单击程序,如下图所示。在这里,您可以找到大多数系统信息,而显卡信息也是您可以找到的一件事。在“系统信息”程序中,展开“组件”,然后单击“显示”。让程序收集所有必要的信息,一旦准备就绪,您就可以在系统上找到特定于显卡的名称和其他信息。即使您有多个显卡,您也可以从这里找到与连接到计算机的专用和集成显卡相关的大多数内容。使用设备管理器Windows11就像大多数其他版本的Windows一样,您也可以从设备管理器中找到计算机上的显卡。单击“开始”,然后

新研究揭示量子蒙特卡洛超越神经网络在突破限制方面的潜力,Nature子刊详述最新进展 新研究揭示量子蒙特卡洛超越神经网络在突破限制方面的潜力,Nature子刊详述最新进展 Apr 24, 2023 pm 09:16 PM

时隔四个月,ByteDanceResearch与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陈基课题组又一合作工作登上国际顶级刊物NatureCommunications:论文《TowardsthegroundstateofmoleculesviadiffusionMonteCarloonneuralnetworks》将神经网络与扩散蒙特卡洛方法结合,大幅提升神经网络方法在量子化学相关任务上的计算精度、效率以及体系规模,成为最新SOTA。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

如何与NameDrop共享联系人详细信息:iOS 17的操作指南 如何与NameDrop共享联系人详细信息:iOS 17的操作指南 Sep 16, 2023 pm 06:09 PM

在iOS17中,有一个新的AirDrop功能,让你通过触摸两部iPhone来与某人交换联系信息。它被称为NameDrop,这是它的工作原理。NameDrop允许您简单地将iPhone放在他们的iPhone附近以交换联系方式,而不是输入新人的号码来给他们打电话或发短信,以便他们拥有您的号码。将两个设备放在一起将自动弹出联系人共享界面。点击弹出窗口会显示一个人的联系信息及其联系人海报(您可以自定义和编辑自己的照片,也是iOS17的新功能)。该屏幕还包括“仅接收”或共享您自己的联系信息作为响应的选项。

利用多光照信息的单视角NeRF算法S^3-NeRF,可恢复场景几何与材质信息 利用多光照信息的单视角NeRF算法S^3-NeRF,可恢复场景几何与材质信息 Apr 13, 2023 am 10:58 AM

目前图像 3D 重建工作通常采用恒定自然光照条件下从多个视点(multi-view)捕获目标场景的多视图立体重建方法(Multi-view Stereo)。然而,这些方法通常假设朗伯表面,并且难以恢复高频细节。另一种场景重建方法是利用固定视点但不同点光源下捕获的图像。例如光度立体 (Photometric Stereo) 方法就采用这种设置并利用其 shading 信息来重建非朗伯物体的表面细节。然而,现有的单视图方法通常采用法线贴图(normal map)或深度图(depth map)来表征可

Nature刊登量子计算重大进展:有史以来第一个量子集成电路实现 Nature刊登量子计算重大进展:有史以来第一个量子集成电路实现 Apr 08, 2023 pm 09:01 PM

6 月 23 日,澳大利亚量子计算公司 SQC(Silicon Quantum Computing)宣布推出世界上第一个量子集成电路。这是一个包含经典计算机芯片上所有基本组件的电路,但体量是在量子尺度上。SQC 团队使用这种量子处理器准确地模拟了一个有机聚乙炔分子的量子态——最终证明了新量子系统建模技术的有效性。「这是一个重大突破,」SQC 创始人 Michelle Simmons 说道。由于原子之间可能存在大量相互作用,如今的经典计算机甚至难以模拟相对较小的分子。SQC 原子级电路技术的开发将

NameDrop 如何在 iPhone 上工作(以及如何禁用它) NameDrop 如何在 iPhone 上工作(以及如何禁用它) Nov 30, 2023 am 11:53 AM

在iOS17中,有一项新的AirDrop功能,可让您通过同时触摸两部iPhone来与某人交换联系信息。它被称为NameDrop,这是它的实际工作原理。NameDrop无需输入新人的号码来给他们打电话或发短信,以便他们拥有您的号码,您只需将iPhone靠近他们的iPhone即可交换联系方式。将两台设备放在一起会自动弹出联系人共享界面。点击弹出窗口会显示一个人的联系信息和他们的联系人海报(您可以自定义和编辑的您自己的照片,也是iOS17的新功能)。该屏幕还包括“仅接收”或共享您自己的联系信息作为响应

微信收到信息延迟是怎么回事 微信收到信息延迟是怎么回事 Sep 19, 2023 pm 03:02 PM

微信收到信息延迟的原因可能是网络问题、服务器负载、版本问题、设备问题、消息发送问题或其他因素等。详细介绍:1、网络问题,微信收到信息的延迟可能与网络连接有关,如果网络连接不稳定或信号弱,可能导致信息传输延迟,请确保手机已经连接到稳定的网络,并且网络信号强度良好;2、服务器负载,当微信服务器负载较高时,可能会导致信息传输的延迟,特别是在繁忙的时间段或大量用户同时使用微信时等等。

See all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