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s常见延迟问题怎么解决
使用复杂度高的命令
如果在使用Redis时,发现访问延迟突然增大,如何进行排查?
首先,第一步,建议你去查看一下Redis的慢日志。通过Redis的慢日志命令统计功能,我们可以设置以下选项来查看哪些命令在执行时产生了较大的延迟。
首先设置Redis的慢日志阈值,只有超过阈值的命令才会被记录,这里的单位是微妙,例如设置慢日志的阈值为5毫秒,同时设置只保留最近1000条慢日志记录:
# 命令执行超过5毫秒记录慢日志 CONFIG SET slowlog-log-slower-than 5000 # 只保留最近1000条慢日志 CONFIG SET slowlog-max-len 1000
设置完成之后,所有执行的命令如果延迟大于5毫秒,都会被Redis记录下来,我们执行SLOWLOG get 5查询最近5条慢日志:
127.0.0.1:6379> SLOWLOG get 5 1) 1) (integer) 32693 # 慢日志ID 2) (integer) 1593763337 # 执行时间 3) (integer) 5299 # 执行耗时(微妙) 4) 1) "LRANGE" # 具体执行的命令和参数 2) "user_list_2000" 3) "0" 4) "-1" 2) 1) (integer) 32692 2) (integer) 1593763337 3) (integer) 5044 4) 1) "GET" 2) "book_price_1000" ...
通过查看慢日志记录,我们就可以知道在什么时间执行哪些命令比较耗时,如果你的业务经常使用O(N)以上复杂度的命令,例如sort、sunion、zunionstore、keys、scan,或者在执行O(N)命令时操作的数据量比较大,这些情况下Redis处理数据时就会很耗时。
如果Redis实例的CPU使用率很高,但你的服务请求量并不大,很可能是因为使用了具有高复杂度的命令所导致的。
解决方案就是,不使用这些复杂度较高的命令,并且一次不要获取太多的数据,每次尽量操作少量的数据,让Redis可以及时处理返回。
存储bigkey
如果查询慢日志发现,并不是复杂度较高的命令导致的,例如都是SET、DELETE操作出现在慢日志记录中,那么你就要怀疑是否存在Redis写入了bigkey的情况。
当Redis写入新数据时,会为其分配内存空间,而当数据被从Redis中删除时,相应的内存空间也会被释放。
当一个键写入的数据非常大时,Redis分配内存也会变得更加耗时。同样的,当删除这个key的数据时,释放内存也会耗时比较久。
你需要检查你的业务代码,是否存在写入bigkey的情况,需要评估写入数据量的大小,业务层应该避免一个key存入过大的数据量。
针对bigkey的问题,Redis官方在4.0版本推出了lazy-free的机制,用于异步释放bigkey的内存,降低对Redis性能的影响。即使这样,我们也不建议使用bigkey,bigkey在集群的迁移过程中,也会影响到迁移的性能,这个后面在介绍集群相关的文章时,会再详细介绍到。
集中过期
有时你会发现,平时在使用Redis时没有延时比较大的情况,但在某个时间点突然出现一波延时,而且报慢的时间点很有规律,例如某个整点,或者间隔多久就会发生一次。
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就需要考虑是否存在大量key集中过期的情况。
如果有大量的key在某个固定时间点集中过期,在这个时间点访问Redis时,就有可能导致延迟增加。
Redis的过期策略采用定期删除+惰性删除两种策略;
注意,Redis的定期删除的定时任务,也是在Redis主线程中执行的,也就是说如果在执行主动过期的过程中,出现了需要大量删除过期key的情况,那么在业务访问时,必须等这个过期任务执行结束,才可以处理业务请求。此时就会出现,业务访问延时增大的问题,最大延迟为25毫秒。
而且这个访问延迟的情况,不会记录在慢日志里。慢日志中只记录真正执行某个命令的耗时,Redis主动过期策略执行在操作命令之前,如果操作命令耗时达不到慢日志阈值,它是不会计算在慢日志统计中的,但我们的业务却感到了延迟增大。
解决方案是,在集中过期时增加一个随机时间,把这些需要过期的key的时间打散即可。
实例内存达到上限
有时我们把Redis当做纯缓存使用,就会给实例设置一个内存上限maxmemory,然后开启LRU淘汰策略。
当实例的内存达到了maxmemory后,你会发现之后的每次写入新的数据,有可能变慢了。
导致变慢的原因是,当Redis内存达到maxmemory后,每次写入新的数据之前,必须先踢出一部分数据,让内存维持在maxmemory之下。
这个踢出旧数据的逻辑也是需要消耗时间的,而具体耗时的长短,要取决于配置的淘汰策略
fork耗时严重
如果你的Redis开启了自动生成RDB和AOF重写功能,那么有可能在后台生成RDB和AOF重写时导致Redis的访问延迟增大,而等这些任务执行完毕后,延迟情况消失。
遇到这种情况,一般就是执行生成RDB和AOF重写任务导致的。
生成RDB和AOF都需要父进程fork出一个子进程进行数据的持久化,在fork执行过程中,父进程需要拷贝内存页表给子进程,如果整个实例内存占用很大,那么需要拷贝的内存页表会比较耗时,此过程会消耗大量的CPU资源,在完成fork之前,整个实例会被阻塞住,无法处理任何请求,如果此时CPU资源紧张,那么fork的时间会更长,甚至达到秒级。这会严重影响Redis的性能。
绑定CPU
很多时候,我们在部署服务时,为了提高性能,降低程序在使用多个CPU时上下文切换的性能损耗,一般会采用进程绑定CPU的操作。
但在使用Redis时,我们不建议这么干,原因如下。
绑定CPU的Redis,在进行数据持久化时,fork出的子进程,子进程会继承父进程的CPU使用偏好,而此时子进程会消耗大量的CPU资源进行数据持久化,子进程会与主进程发生CPU争抢,这也会导致主进程的CPU资源不足访问延迟增大。
所以在部署Redis进程时,如果需要开启RDB和AOF重写机制,一定不能进行CPU绑定操作
使用Swap
如果你发现Redis突然变得非常慢,每次访问的耗时都达到了几百毫秒甚至秒级,那此时就检查Redis是否使用到了Swap,这种情况下Redis基本上已经无法提供高性能的服务。
我们知道,操作系统提供了Swap机制,目的是为了当内存不足时,可以把一部分内存中的数据换到磁盘上,以达到对内存使用的缓冲。
但当内存中的数据被换到磁盘上后,访问这些数据就需要从磁盘中读取,这个速度要比内存慢太多!
尤其是针对Redis这种高性能的内存数据库来说,如果Redis中的内存被换到磁盘上,对于Redis这种性能极其敏感的数据库,这个操作时间是无法接受的。可以临时关闭操作系统Swap
网卡负载过高
特点就是从某个时间点之后就开始变慢,并且一直持续。此时,你需要检查一下机器的网卡流量是否存在被耗尽的情况。
高网络负载会导致在网络层和TCP层级上出现数据发送延迟和数据丢失等问题。除了内存之外,Redis之所以具有高性能,是因为其网络IO表现出色。然而,随着请求量不断增加,网卡负载也会相应地增加。
如果出现这种情况,你需要排查这个机器上的哪个Redis实例的流量过大占满了网络带宽,然后确认流量突增是否属于业务正常情况,如果属于那就需要及时扩容或迁移实例,避免这个机器的其他实例受到影响。
以上是Redis常见延迟问题怎么解决的详细内容。更多信息请关注PHP中文网其他相关文章!

热AI工具

Undresser.AI Undress
人工智能驱动的应用程序,用于创建逼真的裸体照片

AI Clothes Remover
用于从照片中去除衣服的在线人工智能工具。

Undress AI Tool
免费脱衣服图片

Clothoff.io
AI脱衣机

Video Face Swap
使用我们完全免费的人工智能换脸工具轻松在任何视频中换脸!

热门文章

热工具

记事本++7.3.1
好用且免费的代码编辑器

SublimeText3汉化版
中文版,非常好用

禅工作室 13.0.1
功能强大的PHP集成开发环境

Dreamweaver CS6
视觉化网页开发工具

SublimeText3 Mac版
神级代码编辑软件(SublimeText3)

热门话题

Redis集群模式通过分片将Redis实例部署到多个服务器,提高可扩展性和可用性。搭建步骤如下:创建奇数个Redis实例,端口不同;创建3个sentinel实例,监控Redis实例并进行故障转移;配置sentinel配置文件,添加监控Redis实例信息和故障转移设置;配置Redis实例配置文件,启用集群模式并指定集群信息文件路径;创建nodes.conf文件,包含各Redis实例的信息;启动集群,执行create命令创建集群并指定副本数量;登录集群执行CLUSTER INFO命令验证集群状态;使

如何清空 Redis 数据:使用 FLUSHALL 命令清除所有键值。使用 FLUSHDB 命令清除当前选定数据库的键值。使用 SELECT 切换数据库,再使用 FLUSHDB 清除多个数据库。使用 DEL 命令删除特定键。使用 redis-cli 工具清空数据。

要从 Redis 读取队列,需要获取队列名称、使用 LPOP 命令读取元素,并处理空队列。具体步骤如下:获取队列名称:以 "queue:" 前缀命名,如 "queue:my-queue"。使用 LPOP 命令:从队列头部弹出元素并返回其值,如 LPOP queue:my-queue。处理空队列:如果队列为空,LPOP 返回 nil,可先检查队列是否存在再读取元素。

使用 Redis 指令需要以下步骤:打开 Redis 客户端。输入指令(动词 键 值)。提供所需参数(因指令而异)。按 Enter 执行指令。Redis 返回响应,指示操作结果(通常为 OK 或 -ERR)。

使用Redis进行锁操作需要通过SETNX命令获取锁,然后使用EXPIRE命令设置过期时间。具体步骤为:(1) 使用SETNX命令尝试设置一个键值对;(2) 使用EXPIRE命令为锁设置过期时间;(3) 当不再需要锁时,使用DEL命令删除该锁。

理解 Redis 源码的最佳方法是逐步进行:熟悉 Redis 基础知识。选择一个特定的模块或功能作为起点。从模块或功能的入口点开始,逐行查看代码。通过函数调用链查看代码。熟悉 Redis 使用的底层数据结构。识别 Redis 使用的算法。

Redis 数据丢失的原因包括内存故障、停电、人为错误和硬件故障。解决方案为:1. 通过 RDB 或 AOF 持久化将数据存储到磁盘;2. 复制到多台服务器实现高可用性;3. 使用 Redis Sentinel 或 Redis Cluster 进行 HA;4. 创建快照以备份数据;5. 实施最佳实践,如持久化、复制、快照、监控和安全措施。

使用 Redis 命令行工具 (redis-cli) 可通过以下步骤管理和操作 Redis:连接到服务器,指定地址和端口。使用命令名称和参数向服务器发送命令。使用 HELP 命令查看特定命令的帮助信息。使用 QUIT 命令退出命令行工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