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早稻田大学1972年研发的WABOT,到特斯拉2022年首秀的Optimus,人类科学家对人形机器人的研发已经走过半个世纪。如今,在浦东张江,一个酷似人体骨骼的机器人,正迈着敏捷的步伐大步流星地行走,这便是傅利叶最新发布的通用人形机器人GR-1。经过多层技术叠加后,未来五至十年内,这款人形机器人有望真正走入家庭。
7月12日,傅利叶智能通用机器人战略发布会在张江机器人谷内举行,正式宣布傅利叶智能从侧重专用的康复机器人转向搭建通用机器人技术平台。
拥有优越的运动能力
与人协同应用场景潜能巨大
高高的个子,苗条的身材,傅利叶智能推出的通用机器人GR-1身高1.65米,体重55公斤,全身自由度达40个,最大关节模组峰值扭矩可达300NM,步行速度可达到5KM/h,可以负重50公斤。因为这款机器人有高度仿生的躯干构型、拟人的运动控制,具备快速行走、敏捷避障、稳健上下坡、抗冲击干扰等运动功能,因此结合认知智能,能够与人协同完成动作,在工业、康复、居家、科研等多应用场景潜能巨大。
由于GR-1的身高较高且拥有更广阔的视野,身材也较为苗条,因而其灵活度较高,极大地增强了其适应环境的能力。”傅利叶智能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顾捷介绍,而就全身自由度和最大关节模组峰值扭矩两个参数而言,GR-1在目前国内市场处于领先地位。
人形机器人的产生涉及到机械、材料、电子、控制、智能以及仿生等多个学科的交叉研究,这既带动了产业发展,同时也面临着较高的技术难度。与某一领域专用工业机器人不同,人形机器人具有更广泛的适用范围。同一款产品可以在多个领域中使用。
那怎样的人形机器人才具有核心竞争力?业界普遍认为,目前人形机器人发展还有很多难点痛点,光是做到像人一样走路就是行业的难题。傅利叶智能的强项是其在未来通用人形机器人落地方面重要的运动能力指标。
据悉,GR-1采用电驱动技术,能够满足机器人的运动需求,具备高度的精确性和灵活性,相较液压驱动,性价比更高,具备商业规模化量产优势,同时在节能和资源利用方面也具有优势。根据目前的测试结果,GR-1在不同任务需求和工作环境下展现出了适应能力。
一两年内实现量产交付
五至十年内,机器人有望走入家庭
顾捷在上海交通大学求学时就开始了对制造人形机器人的梦想,他坦言:“这个愿望已经想了将近二十年了。”。他没有盲目地开始,而是逐步进入医疗康复领域的外骨骼机器人技术。
自2015年起,傅利叶智能团队全身心投入到了康复机器人的产品研发中,在之后几年里陆续推出了上肢康复机器人、下肢外骨骼机器人等三十多款产品,成为国内智能康复领域的头部企业。在六年前,外骨骼机器人首次装到患者身上;而在六年后,通用人形机器人已经实现。
“七八年的时间里,通过对外骨骼这类康复器械的制作与研发,我们在电机和关节方面的技术得到了很好的积累,研发的机器人力量很大,但动作十分柔顺。”顾捷说。在外骨骼机器人的研发过程中,傅利叶智能团队沉淀了传感器、模块化设计、一体化执行器、仿生机械结构等底层技术,尤其在执行器关节领域更是具备了核心优势。
对于机器人来说,执行器是确保其灵活行动和有效执行任务的关键,它决定了机器人在执行各种动作和任务时的力量、稳定性、负载适应能力以及安全性和可靠性。基于傅利叶智能自研的FSA高性能一体化执行器系列,GR-1兼具强大的运动能力与灵巧的本体设计,在同领域中处于领先优势。
如同人类,身体和神经网络需要发育到一定程度才能很好地完成某项工作,对于机器人来说,它的关节力量和运动控制至关重要。综而言之,通用人形机器人的终极追求是实现身体和智力的全面发展。
顾捷指出,当前GR-1仅仅是起步阶段,其动作和功能的能力只展示出了大约1%。更重要的是,它具备的是可以通过不断训练,获得新能力的潜力。
我们希望能与具有应用场景的公司合作,共同开发,以释放GR-1的潜力,并使生态系统更加丰富。GR-1有这样的‘身体素质’,未来可以跟有需求的公司研发出专用领域的通用人形机器人,前期可以探索做野外巡检等工作,一方面节约劳动力,另一方面可以减少高危情况下的人员意外等。”顾捷说。
机器人目前在国内发展迅速,迭代周期也正越来越短。随着人工智能浪潮的迅猛发展,人形机器人有望在各个细分消费领域中像真人一样广泛应用,成为人工智能的重要实际应用场景。
谈及傅利叶智能未来在通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规划,顾捷表示:“首先,傅利叶智能希望能够在一两年内实现量产交付;其次,希望在三年左右,机器人能够非常灵巧地完成通用任务;最后,希望五至十年内,机器人能够走入家庭。”
来源:浦东发布
以上是从医疗康复外骨骼到通用人形机器人,傅利叶智能推动核心技术升级的详细内容。更多信息请关注PHP中文网其他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