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倒监测雷达、便携式无人机欺骗干扰枪、数字孪生可视化平台……7月13日下午,首届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合作论坛在广西南宁举办,论坛特设的“先进技术展”展示了人工智能领域相关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的技术成果及产品。
各种技术成果及产品展出(奉澄洁 摄)
“我们主要展示数字孪生可视化平台、‘译快查’遥感智能解译平台以及智能遥感相关产品。”广西自然资源遥感院工程师王雨聪说。
过去,自然资源变化监测的现状调查主要靠作业人员以目视解译方式进行信息提取,工作量非常大,需要花费较高的时间和人力成本。而遥感智能解译技术的出现为遥感变化监测提供了很大的方便,智能解译技术不仅可以高效地发现遥感影像中的地物变化,而且能自动勾绘变化的范围。
为服务广西自然资源业务开展,广西自然资源遥感院利用遥感智能解译技术推出了“译快查”遥感智能解译平台。该平台可以实现对遥感影像中各类地物变化的自动识别,极大地提高了遥感变化监测工作效率。目前,该平台已应用在广西自然资源综合监测项目中。
“从遥感影像变化信息的提取到图斑推送,只需要3天时间,这个效率比以前提高了超10倍。”王雨聪介绍,在遥感影像智能变化监测技术的基础上对广西做变化识别,只需要8个小时,就可以完成全广西范围的建设变化信息提取,极大地节约了时间和人工成本。
“过去,我们完成一个县的变化图斑提取,可能要投入十余人做一两个星期,现在依托‘译快查’遥感智能解译平台,三四个作业员做一两天就可以完成。”王雨聪说。
通过对地质环境进行监测,就可以实现对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活动现场,广西产业技术研究院展出的中国—东盟跨境地质灾害北斗监测系统受到人们关注。
现场展示的中国—东盟跨境地质灾害北斗监测系统及便携式无人机欺骗干扰枪(奉澄洁 摄)
“广西是地质灾害多发地区,但很多地质灾害都不是突发的,它有一个渐变的过程。我们就监测这个过程,如果它有某一个趋势的话,我们就会提前预警,让居民撤离,或者给相关部门预警,让大家提前做好防护。”广西产业技术研究院相关负责人李有明说。
据了解,中国—东盟跨境地质灾害北斗监测系统主要采用北斗/GNSS多模精密定位技术和遥感对地观测技术对目标对象进行形变监测,实现了灾害体不均匀形变的多维度和高精度实时动态测量。
“2019年,我们的监测系统成果预警了百色市西林县弄工屯的一次地质灾害,系统提前2天监测到山体有30厘米的位移,然后发出预警信号,保障了当地600余名村民的生命安全。”李有明说。目前,该系统已在国内设置了21个监测区域,并在柬埔寨、老挝、泰国等7个境外国家进行示范应用,保障了境内外上百万人的生命安全和近百亿财产安全。(周珍如 奉澄洁)
以上是人工智能赋能广西自然资源领域监测监管的详细内容。更多信息请关注PHP中文网其他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