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喷涂等工业机器人正在新能源汽车、光伏制造、锂电池制造等新兴行业的车间里挥展双臂。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的当下,作为新兴技术的关键载体和制造业转型的重要抓手,工业机器人正在深刻影响全球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亦成为区域之间抢注加码的新赛道。
根据天眼查的数据显示,目前有23.1万多家与工业机器人相关的企业,其中在2023年1-10月期间新增注册的相关企业超过2.2万家。就地域分布而言,广东、江苏和山东三个地区的相关企业数量位居前列。其中,江苏以超过4.2万家的相关企业在各省份中居于领先地位,其次是广东和山东,分别拥有超过3.8万家和2.3万家的相关企业
值得注意的是,工业机器人相关企业数量集中度较高的区域,其产业规模、产业链生态布局、城市配套、人才培养与吸引以及政策机制也相对完善。比如,江苏、浙江、广东等区域在工业机器人产业链中均有代表性企业,并在助力“制造业大省”转型升级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
发展势头强劲,国内形成产业集群
世界上第一台可编程机器人诞生于美国,并于1961年首次用于工业现场,但当时的机器人仅用于简单搬运和重复劳动。1973年,日本日立开发出具备动态视觉的机器人,随后开始搭载微处理器,并广泛应用于工业中。而今,现代机器人已具备决策和运算能力,机器人发展开始进入智能时代。
根据《2023年中国机器人技术与产业发展报告》,随着机器人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市场潜力的不断挖掘,全球机器人产业正持续增长,而中国已成为推动机器人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全球机器人产业中,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势头非常强劲,已经成为规模最大的国家。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中国机器人产业在基础核心技术方面取得了持续的突破,并且人工智能技术也已经进入了全球的一流水平。这些成就为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徐晓兰在2023世界机器人大会的一个分论坛上表示了这些观点
中国庞大的制造业体量,孕育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自 2013年以来,中国已多年占据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消费市场。2022年,中国机器人全行业营收超过1700亿元,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工业机器人销量占全球的一半以上,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达到每万名工人392台。
随着机器人产业的不断发展,中国在这个领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
前述《报告》指出,从机器人领域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上市企业分布来看,中国机器人优质企业重点分布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形成了以北京、深圳、上海、东莞、杭州、天津、苏州、佛山、广州、青岛等为代表的产业集群。
根据《报告》,北京、深圳和上海的机器人产业实力最强,而东莞、杭州、天津、苏州和佛山的机器人产业正逐步发展壮大。广州和青岛的机器人产业发展潜力也十分巨大
区域抢注:应用需求推动产业规模增长。 地区争相注册商标:应用需求推动产业规模的增长
据公开数据,2022 年度,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最高的企业为江苏省的埃斯顿,全年销量超过 1.7 万台 ; 而广东省的汇川技术在伺服系统、控制系统拥有强大优势,近年来更是在工业机器人领域奋起直追,销量仅次于埃斯顿。
事实上,长三角在工业机器人产业的综合实力方面可以说是“遥遥领先”。长三角是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同时也是中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该地区经济实力的蓬勃发展为机器人与智能制造装备产业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人才、资金、信息等产业资源支持,并拓展了应用领域
目前,长三角地区已集聚一批国际国内知名机器人制造企业和应用企业,区域机器人产能占全国50% 以上。除了ABB、发那科、库卡、安川机器人四大家等国际知名品牌外,也不乏新时达、埃斯顿、埃夫特等中国品牌,以及近年来迅速崛起的节卡机器人等自主品牌。
在珠三角地区,工业机器人的应用需求推动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产业重点集聚区位居前列。作为全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广东省的广州、佛山和深圳三座城市的机器人产业具有明显优势。目前,这些城市的机器人产业正在向智能化、高端化以及一体化发展。
例如,深圳市专注于智能制造,推动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提高;广州市利用地理优势,大力发展高端机器人应用;佛山市则依托自身优势打造高端机器人制造基地。通过持续推动工业机器人在高端制造和传统支柱产业的示范应用,珠三角地区在商用服务机器人领域取得了积极的进展
相比之下,京津冀并不是国内机器人产业规模最大的地区,但机器人产业的发展质量与附加值较高。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大力引导扶持下,凭借突出的区位优势以及良好的制造业基础,京津冀地区的北京、天津、河北机器人产业形成了错位竞争、优势互补的良好局面。
在当地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支撑下,京津冀的工业机器人产业逐渐向价值链中高端攀升。
助力“制造业大省”产业转型升级
到2025年,预计山东省机器人产业总规模将达到500亿元,其中工业机器人的年均增速将超过25%
这是山东省“十四五”规划期间的一项发展目标。为实现此目标,山东省计划打造40家以上机器人领域的冠军企业和专业的高新技术企业,培养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应用场景,每年新增100家以上的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重点领域机器人应用覆盖率将显著提高
2023年初,工信部发布了《“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明确表示在制造业领域要推进智能制造示范工厂的建设,打造工业机器人的典型应用场景。同时,还要发展基于工业机器人的智能制造系统,以助力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变革
《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2022年)》显示,机器人和自动化在过去几年已成为现代制造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制造商在生产设施中集成机器人系统,以提高产能、提高利润率并降低运营成本。工业机器人也将在制造业大省的产业转型升级道路上,扮演愈加重要的角色。
通过专利可以找到一个突破口
作为技术密集型产业,工业机器人专利技术的申请数量可从侧面显现出产业发展的科技含量与技术水平。据天眼查数据,从工业机器人专利申请总量来看,申请专利数量已超万项,其中,实用新型以6200余项位列第一,发明专利5100余项位列第二,外观设计以880余项位居第三。
工业机器人作为智能制造领域的“明珠”,持续受到风险投资机构的关注。据天眼查数据,从融资事件的行业分布来看,机器人本体相关的融资事件数量位居前列,拥有60起;除此之外,智能装备、物流装备、仓储服务等于工业机器人密切相关的下游应用领域也是投融资热点。
具體來說,江蘇、上海、廣東三地的融資事件數量排名靠前,分別有16起(江蘇、上海並列)和15起;從城市來看,深圳、南京和合肥所擁有的融資事件數量也很多,分別有11起、10起和4起。從融資事件的地理分布來看,可以明顯看出工業機器人與制造業強省之間的關係非常緊密,有力支持了制造業的升級
以上是三个省份成为工业机器人赛道'抢注”区域,企业数量最为集中的详细内容。更多信息请关注PHP中文网其他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