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启动重点研发计划:道路交通控制与安全自主化项目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自主式道路交通控制与安全项目的启动活动于12月28日在苏州市吴中区举行。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端网云一体化道路交通全要素智能控制技术”和“自主式道路交通系统安全保障技术”项目已经正式签约启动。这个项目是由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和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牵头进行的。同时,自动驾驶交通法规符合性训练(苏州)基地项目也在今天揭牌。
本站查询发现,国内首条满足车路协同式自动驾驶等级的全息感知智慧高速公路项目已经在苏州投用。
该项目涵盖了苏台高速S17(黄埭互通 - 湘城枢纽)和沪宜高速S48(湘城枢纽 - 阳澄湖北互通),总长度为56公里。其中,能够进行L4级别自动驾驶测试的路段为6.5公里,该路段位于渭塘互通至湘城枢纽的单向路段上。

官方介绍称,该项目对苏台高速 S17(黄埭互通~ 阳澄湖北互通)双向 56 公里路段进行智慧化升级,在 55 个点位布设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摄像头、路侧天线 RSU 等感知设备 270 套,打造全息感知路段和匝道(互通)感知路段。
该项目途经北桥互通、渭塘互通、相城枢纽、阳澄北湖服务区,沿线细分场景包括收费站、匝道、服务区等。
全息感知路段位于渭塘互通至相城枢纽的单向6.5公里路段上,方向为由西向东。在这段路段中,设置了两块信息提示屏,分别位于全息主路的入口和中间位置。此外,还在每个点位平均每230米处布设了激光雷达、摄像头等设备。同时,路侧还设置了一系列天线RSU,相互之间的间距约为460米。
感知路段是指安装了一系列设备的匝道(互通),这些设备可以感知进出测试路段的车辆。每个感知路段的主要设备包括摄像机、路侧天线 RSU、以及毫米波雷达等。这些设备的作用是通过不同的技术手段来监测和识别车辆,从而实现对车辆行驶状态的实时感知和监控。摄像机可以拍摄车辆的图像和视频,路侧天线 RSU 可以接收和发送车辆通信数据,而毫米波雷达则可以用来测量车辆的距离和速度等信息。通过这些设备的协同工作,感知路段可以对进出测试路段的车辆进行准确的监测和识别,为交通管理和安全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工信部等四部门联合发布了一份通知,名为《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工作的通知》。该通知指出,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是为了加速智能网联汽车产品的推广应用,以确保其安全运行。同时,通知还提出了对经过试点实证的自动驾驶先进技术和产品的支持,并计划进一步推广。
目前,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等城市都已经制定了政策,允许自动驾驶汽车在特定区域和特定时间段内进行城市公共汽车、出租车和物流配送等商业化试运营。而且,这一应用的规模正在不断扩大。
以上是我国启动重点研发计划:道路交通控制与安全自主化项目的详细内容。更多信息请关注PHP中文网其他相关文章!

热AI工具

Undresser.AI Undress
人工智能驱动的应用程序,用于创建逼真的裸体照片

AI Clothes Remover
用于从照片中去除衣服的在线人工智能工具。

Undress AI Tool
免费脱衣服图片

Clothoff.io
AI脱衣机

AI Hentai Generator
免费生成ai无尽的。

热门文章

热工具

记事本++7.3.1
好用且免费的代码编辑器

SublimeText3汉化版
中文版,非常好用

禅工作室 13.0.1
功能强大的PHP集成开发环境

Dreamweaver CS6
视觉化网页开发工具

SublimeText3 Mac版
神级代码编辑软件(SublimeText3)

热门话题

上海久事集团旗下交通卡公司与AlipayHK合作推出了全新的“上海公共交通乘车码”服务。这一服务为非中国内地用户提供了一种便捷的直接扫码乘车方式。从2月6日起,所有使用AlipayHK的用户都可以通过此服务,在上海公交车、地铁等交通工具上直接扫码支付车费,无需再购买实体交通卡。这是上海公共交通领域首次对外国游客提供的便利服务,为他们提供了更加便捷、快速的出行体验。香港朋友在上海可以像内地用户一样享受同等换乘优惠,使用AlipayHKApp刷码消费,乘坐公交车、轮渡、松江有轨和金山铁路,方便快捷。

9月26日消息,中国高铁网络迎来了新的成员。今天上午,广东省正式启用了一项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广汕高铁开始运营。首次G9726次高铁列车于上午8时30分从广州东站缓缓启动,开始了漫长的旅程,经过新建的广汕高铁,约73分钟后成功抵达汕尾站广汕高铁全长200公里,设计时速高达350公里/小时,线路上共设有8座车站。其中,新塘站与广深三四线相连,是广深城际铁路的要道。博罗至惠州北、惠州南至仲恺的联络线增强了与周边地区的联系。据了解,这项工程不仅是广东省内的一大交通亮点,也是中国东南沿海高铁通道的重要组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交通需求的日益增加,交通无人机作为一项创新技术,正逐渐在城市交通管理中展现出其独特的应用价值。本文将详细探讨无人机在交通领域的应用现状,并重点关注其在交通监控、事故现场勘察和交通管制与引导方面所取得的成果。交通监控与管理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它涉及到监控和管理道路上的交通情况,以确保交通的安全和顺畅。通过安装摄像头和其他监测设备,可以实时监控交通状况,包括交通流量、车辆速度和违规行为。监控中心可以通过收集和分析这些数据来制定有效的交通管理策略。此外,还可以使用交通信号灯和路标来

自动驾驶汽车能够准确绘制周围环境的地图,并监测附近车辆、交通灯、行人和车道标记等的位置以及实时情况。目前的研究表明,尽管仍需对其中每个子系统进行重大改进,才能实现功能全面、安全的自动驾驶汽车,但一旦实现了这些里程碑式的改进,人们不仅会改变汽车的操作方式,还会发现其所带来的影响远远超出自动驾驶汽车领域。美国《福布斯》双周刊网站在近日的报道中,展望了自动驾驶汽车有望改变未来世界的4种方式。减少交通事故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数据显示,全球每年约有130万人死于交通事故,这一数字在2030年有可能达到220

要判断能否安全地穿过宽阔的道路,需要行人和驾驶员之间的社交提示和配合交流。那么,如果是自动驾驶车辆会怎样?自动驾驶汽车公司Motional认为,让车辆更善于表达可能是维持这些重要信号的关键。在人行横道上等候时,Motional的首席工程师保罗•施密特(Paul Schmitt)体验到了他称之为“一瞥共舞”的感觉。这是一种快速且几乎是潜意识的评估:迎面而来的汽车驾驶员看向哪里?他们是否注意到他?“而对于自动驾驶车辆,这种交互有一半都不存在了。”施密特说,“因此,有哪些提示可供行人了解车辆的意图?

在知乎上看到这么一个问题,十年后可以实现无人驾驶普遍化吗?并提出现在是否还有必要学习驾照。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因为这个问题涉及到了自动驾驶商用化的时间可能以及自动驾驶落地后我们的生活会发生哪些改变。在这个问题中,还涉及到了一个概念,即普遍化,这也是非常值得讨论的问题。智驾最前沿将从这一个问题着手,与大家进行讨论。自动驾驶关乎智能出行、智能交通、智能城市,是未来发展的一大趋势,也将会是改变社会生活方式的一项技术转变。自动驾驶,简而言之就是汽车控制角色的转变,现在我们的出行过程中,完全离不开人的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自主式道路交通控制与安全项目的启动活动于12月28日在苏州市吴中区举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端网云一体化道路交通全要素智能控制技术”和“自主式道路交通系统安全保障技术”项目已经正式签约启动。这个项目是由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和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牵头进行的。同时,自动驾驶交通法规符合性训练(苏州)基地项目也在今天揭牌。本站查询发现,国内首条满足车路协同式自动驾驶等级的全息感知智慧高速公路项目已经在苏州投用。该项目涵盖了苏台高速S17(黄埭互通-湘城枢纽)和沪宜高速S48(

本站8月2日消息,央视新闻昨日(8月1日)报道,隆中大桥(原名牛首汉江特大桥)顺利合龙,该桥是我国最大跨径组合梁独塔斜拉桥。图源:央视新闻本站注:隆中大桥由中交二航局承建,位于湖北省襄阳市,全长4454米,两个主跨均为330米,属于襄阳207国道改建项目。207国道襄阳段改建工程起于鄂豫两省交界处的襄州区黄集镇,途经襄州、樊城、襄城、南漳、宜城5个县(市、区),全长约96公里,是襄阳市建设里程最长、投资规模最大、社会关注度最高的普通公路建设项目。隆中大桥的设计结合了襄阳历史文化底蕴,主塔采用“H
